孩子可以怎样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呢( 六 )


孩子发烧不超过385℃ , 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 。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
这两类退烧药虽属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 。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 , 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 。1岁之前的婴儿 , 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
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 。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 , 用1滴管的退烧药 。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
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 。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 , 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 。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 , 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 。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 , 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
错误一:退烧后马上停药
发热是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 。体温正常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 , 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控制,体内的细菌、病毒可能还存在,炎症还未完全消失 。所以用药需要一定的疗程 , 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细菌、病毒而完全治愈,否则疾病有可能“死灰复燃”,导致病情更为复杂、严重 。
因此 , 小儿退烧以后,应该继续服药 。中医中药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一方面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激发食欲,促进营养的吸收,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很快得以恢复,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余邪,使病情完全治愈 。
错误二:恢复期进食油腻食物
孩子在生病的时候 , 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对于孩子发热导致的食欲不振,父母不必过于焦急和忧虑 , 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烧退了以后,小儿消化吸收功能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正常水平 。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发热时消耗了不少能量 , 病后应尽快补充 。其实这时,小儿形气未充,各个脏腑机能尚不健全,消化能力较弱,过分的补充不但不会吸收 , 还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 。个别患儿因为体内邪热未清,又进食油炸甜腻食物助湿生热,造成病情反复 , 中医称“食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