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是哪里( 三 )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 。王开明拒战 , 不利 , 退走武阳,获之 。
张仪伐蜀 。蜀王开明战不胜,为仪所灭 。
秦王诛蜀侯恽,后迎葬咸阳 。天雨,三月不通 , 因葬成都 。
蜀人求雨 , 祠蜀侯必雨 。
蜀王有鹦武舟 。
秦为太白船万艘 , 欲以攻楚 。
秦为舶舡万艘,欲攻楚 。
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 。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 。涂山娶妻生子,名启 。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
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 。临别 , 曰:“子行道千日后 , 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今为青牛观是也 。
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 。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
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 。云亡者悉过其中 , 鬼神精灵数见 。
县前有两石,对如阙,号曰彭门 。
宣帝地节中,始穿盐井数十所 。
4 文翁兴教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 文翁,庐江舒人也 。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 。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 , 或学律令 。数岁 , 蜀生皆成就还归 , 文翁以为右职 , 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 。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
翻译:
文翁,是庐江舒地人 。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 。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 , 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 。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 。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 , 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 。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 。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 。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弟力田 (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 。每次到各县巡查时 , 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 。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 。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 。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 , 每年祭祀不断 。到现在巴蜀地区爱好文雅(风气) , 是文翁进行教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