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是哪里( 四 )


5 关于自强不息的古文名言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庄子·庚桑楚》
太(泰)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晏子春秋·内篇》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涓流虽寡 , 浸成江河,烛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周纺传》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晋书·虞溥传》
无绵绵之事者 , 无赫赫之功 。——《大戴礼记·劝学》
任重则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汉·韩婴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三国(蜀)·诸葛亮
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 , 必始于分毫 。——晋·葛洪
【蜀地是哪里】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魏征
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颀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唐·史俊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唐·白居易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唐·刘禹锡
君看构大厦,何曾一日成 。——唐·聂夷中
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 。——宋·王安石
将相本无种 , 男儿当自强 。——宋·佚名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著脚 。——明·洪自诚
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清·曾国藩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清·金缨
凡人贵自立 。——清·史襄哉
6 文言文《文翁治蜀》的翻译文翁 , 是庐江舒地人 。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 , 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 。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 。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 。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 。减少郡守府中开支 , 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 。几年后 , 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 , (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 。
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 , 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 。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 。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 , 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 。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 , 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 。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