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0年


公元400年

文章插图
汉孝元帝刘奭初元元年(前48)——竟宁元年(前33)
汉元帝刘奭生于昭帝元平六年(前75),属马,是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 。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 。两年后 , 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 。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 。黄龙三年(前49)十月 , 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 , 病死,谥号为元帝 , 庙号高宗 。
元帝及其儿子汉成帝正处于汉代由鼎盛而趋于衰亡的转折期 , 他们在汉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中,究竟采取了什么措施,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倒行逆施,促进了汉朝的衰亡,还是采用“以柔治国”的儒家方略 , 多少缓和了一些社会矛盾 , 延缓了汉朝的衰亡?我们还是应该在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中寻求解答 。
由盛而衰的分水岭
西汉的历史 , 一般以宣、元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
“柔仁好儒”的由来史家对元帝的定评是“柔仁好儒” 。这个评语应是褒多于贬,至少是褒贬参半 。现在看来,西汉印花敷彩黄纱袍
“柔”字用得恰切 。元帝确实是一个性格柔弱、优柔寡断的人 。至于“仁”字则要大打折扣 。所谓“好儒”是真的 , 也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最终只因好的是“俗儒”而功亏一篑 。
在元帝做太子时 , 就向宣帝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则训斥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所谓“霸道”就是先秦法家治国之道,所习之经十分广泛,包括《春秋》、《诗》、《尚书》、《礼》、《论语》等 。元帝的经学功底,不仅远过乃父 , 就是在西汉一代所有帝王中,也可谓首屈一指 。
纯任德教在汉宣帝以前,基本上实行的是“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方略 。到元帝时期 , 开始一反前代帝王之制,单崇儒家,纯任德教,治国完全以经学为指导,选官用人完全用儒家标准 。为什么元帝摒弃主张严刑峻法的“霸术”,而改用“以柔治国”、强调“教化”的儒术呢?
元帝“纯任德教”除了他自身具有深厚的经学修养外 , 更重要的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即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农民纷纷破产,有的投入田庄沦为佃客和奴隶,有的接受政府假田,成为假田农民(国家佃农),有的成为流民,而这些人原来所承担的租税赋役 , 又都转嫁给编户齐民,即自耕农身上 。再加上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天灾频繁,各地不断暴发反抗西汉统治的斗争 。所以 ,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统治者只好放弃“霸术”,纯任德教 , 以期缓和社会矛盾 。这种方略的改变 , 是由元帝提出并加以实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