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司马和大司马有什么区别司空和大司空呢( 十 )


至此 , 史书上对今后的作战却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
《晋书·宣帝纪》记载如下:……亮闻大军且至 , 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 。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 。亮不敢据渭水 , 此易与耳 。”进次汉阳,与亮相遇 , 帝列阵以待之 。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 。亮屯卤城(今甘肃天水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 。帝攻拔其围,亮宵遁 。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记载如下:……郭淮、费曜等徼亮 , 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 。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 。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 。张郃曰:“彼远来逆我 , 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 , 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 。”懿不从,故寻亮 。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 。诸将咸请战 。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著三千,懿还保营 。六月 , 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 。郃进至木门(今甘肃天水西南) , 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
可以看出,前者说司马懿大胜,后者则说司马懿大败 。而《三国志》中诸葛亮、张郃、郭淮等人的传记中,对此都一带而过 。而且前者对司马懿让张郃去追击蜀之避而不谈 。相对而言,还是后者可信度高些 。现在的军事工具书也都以后者记载为准 。
蜀军退军后 , 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估计诸葛亮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 , 解决陇右粮少问题 。司马懿认为:“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 。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 。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晋书·宣帝纪》) 。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 , 进驻渭水之南 。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 。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宣帝纪》) 。遂渡渭背水扎营 。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 , 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晋书·宣帝纪》) 。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 。魏诸将皆喜,唯独雍州刺史郭淮深以为忧,他说:“亮必争北原 , 宜先据之”(《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 。郭淮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 , 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 。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 。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 , 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