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高兴,是因为智慧不够

苏轼:不高兴,是因为智慧不够
文章图片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
面对人生浮沉,境遇起落,苏轼都是始终如一地豁达乐观 。
决定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知 。
一个人智慧不够,才会生出无边烦恼和忧思 。
唯有提升智慧,让内心澄明通透,方能活得高兴,拯救不开心 。
1
把人生当作修行
中国有句老话:“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
人要在事上磨炼,才能增长见识,有所成就 。
但有的人,会把挫折磨难当成考验,一旦失败就伤心沮丧,萎靡不振 。
也有的人,则会愈挫愈勇,将失败视作进步的阶梯,继续微笑着向前 。
苏轼恰是后者,他将每一次失败、每一次不幸,都化成了自己的进阶之路 。
众所周知,在乌台诗案中苏轼险些丧命,甚至已经让弟弟安排后事 。
幸运的是,在友人的周旋下,苏轼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但仕途几乎断绝 。
官职卑微,生活困窘,他不能像在杭州那样建苏公堤,也不能像在密州那样灭蝗救灾 。
在这种境遇当中,苏轼仍然在做士大夫分内的事 。黄州因贫穷而溺婴成风,苏轼了解到情况下,积极奔走,救活婴儿无数 。
期间,苏轼还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在诗词、书法、绘画、经学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
他将人生当作一场修行,既不执着一时得失,也不在意一时成败 。
而是把遇到的所有不如意,都化作成长的养料和向上的动力 。
这样的人,不会自怨自艾,不会被轻易打倒,而是越历练越强大 。
苏轼:不高兴,是因为智慧不够
文章图片

2
学会与生活和解
苏轼年少成名,科举及第,自然是春风得意 。
主考官欧阳修曾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
甚至宋仁宗都公开说,苏轼有宰相之才 。
但世事无常,他命途多舛,一桩又一桩的祸事接踵而至 。
父母离世,幼子夭折,被贬离京,朋友反目,此后一生辗转漂泊,直到客死他乡 。
生活五味杂陈,世事纷纷扰扰,但他从来都是选择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 。
在黄州,苏轼“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在惠州,苏轼“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儋州;苏轼“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
连迫害他的权臣章惇,看到他写“尽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觉得他日子太怡然自得了,还再加贬谪 。
遭受生活的打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只有这样的苏轼,才能活成国人的精神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