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原文(19)


越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 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京剧、越剧[1]、黄梅戏、评剧、豫剧)之称 。清末起源于浙江 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 。
中国传统戏曲形式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
越剧长于抒情 , 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 , 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 。
今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发展历史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主要是马塘村为主,可以说是越剧的起源了,越剧起源应该是在马塘了 , 因而越剧应该有近150年的历史了) 。男子越剧起源于嵊州东王村,女子越剧起源于嵊州施家岙 。
1929年(即民国18年),嵊县办起第二个女班,之后续有举办 。1931年(即民国20年)底开始,一些女演员如王杏花、陈苗仙、吕福珠以及“东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后来沪,但仍为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
1928年(即民国17年)1月起,女班蜂拥来沪(上海),1941年(即民国30年)下半年增至36个 。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 。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 。而男班由于演员后继无人 , 最终被女班取代 。
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旦角为“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小生为屠杏花、竺素娥、马樟花;青年演员如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都已崭露头角 。
1944年9月,尹桂芳、竺水招在龙门戏院进行改革 。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投入“新越剧”的行列,越剧的面貌在短短几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
1949年5月上海解放 。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 。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正式成立 。剧院荟萃了越剧界一大批有较高艺术素养的编、导、演、音、美等专门人才,在中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发挥了国家剧院示范作用 。此外,一批集体所有制的剧团如“芳华”、“云华”、“合作”、“少壮”等也很活跃,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
50~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