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方某某是什么梗( 六 )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 , 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
6 "我"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用法仅作为第一人称代词而言 , "我"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就是自称、自己 。《说文解字》:施身自谓也 。也就是说,作为第一人称代词 , 它与吾、余、予、仆、愚是一样的 。
然而 , 就因为“用法”的不同,"我"与其他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区别 。
《说文解字注》有一段话:“ 施身自谓也 。不但云自谓而云施身自谓者、取施与我,施我古为叠韵 。施读施舍之施 。谓用己厕於众中、而自称则为我也 。”意思是:“我”解释为“施身自谓”,不仅仅是“自称”还说到了“施身”,取意“施与我”;我在“众中”,这时候的自称才是“我” 。其中,有两层意思:“施与我”是作宾语;“众中”指“我们” 。
根据上面的材料 , 可以得知:
1、“我”可以作宾语 。
凡用作宾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多用我 。如:“时不我待”、“不我欺”、“知我”、“其奈我何”、“何以教我”等等 。“我”都是宾语 。这些作宾语的“我”不能用“吾”、“余”代替(上古汉语) 。
2、“我”常用来指“我们” 。
凡指我们、我方,多用“我” 。如:“先我着鞭”、“非我族类”、“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我”都是指我们、我方 。
7 我把 翻译成文言文是什么我把 翻译成文言文是吾使之~·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 , 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
【保护我方某某是什么梗】 译完全文后 , 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