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侍御史的官品是下面哪一项


殿中侍御史的官品是下面哪一项

文章插图
宋初沿袭唐代制度,监察御史为正八品上;元丰改制后,监察御史为从七品,定额为六人 。
【殿中侍御史的官品是下面哪一项】宋代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中丞,俗称“台长” 。另置侍御史知杂事一人,作为御史台的副长官 。御史台下属的监察官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若是以官卑者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者 , 加“里行”,称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 。
而唐代所设的御史台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在宋代前期只是一种正三品的加官,元丰改制后升为从二品的职事官,但未授予任何人 。
御史台的各官官品如下:
御史中丞:宋初正四品,元丰改制定为从三品 。
侍御史知杂事:从六品,特赐五品服 。
侍御史:宋初为从六品下,元丰改制后定为从六品 。
殿中侍御史:宋初为从七品下,元丰改制后定为正七品 。
监察御史:宋初为从八品上,元丰改制后定为从七品 。
七品在后世看来是芝麻官,而在宋代则属于中级官吏的行列 。打个比方,宋代的县令 , 属京京畿所在地的县令为正八品,其余普通县的县令只有从八品 。而作为比县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其行政长官--知州一般由五、六品官员出任 。可以看得出,作为从七品的监察御史,大致介于县令跟知州之间,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 。
殿中侍御史长安是是三国时期官名的意思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三国魏派御史二人居殿中,察非法,后乃以之为官名为殿中侍御史长安 。文献记载旧唐书·职官三,殿中侍御史长安六人,从七品下 , 掌殿廷供奉之仪式 , 凡冬至、元正大朝会,则具服升殿 。
侍御史王平 , 字保衡 , 侯官人 。章圣时,初为许州司理参军 。里中女乘驴单行,盗杀诸田间,褫其衣而去 。驴逸 , 田旁家收系之 。觉,吏捕得驴,指为杀女子者 。讯之四旬,田旁家认收其驴 , 实不杀女子 。公意疑,具以状白府 。州将老吏,素强,了不听之,趣令具狱 。公持益坚 。彼乃怒曰:“掾懦耶!”公曰:“今触奏坐懦,不过一免耳 。与其阿旨以杀无辜,又陷公于不义,校其轻重 , 孰为愈邪?”州将因不能夺 。后数日,河南移逃卒至 , 详勘之 , 乃是杀女子者 。田旁家得活 。后因众见 , 州将谢曰:“微司理 , 向几误杀人 。”
译文
侍御史王平,字保衡,侯官人 。章圣时,开始担任许州司理参军 。乡下有个妇女乘驴独自走路,盗贼在田间把她杀害了,剥去了她的衣服就走了 。那头驴逃掉,被田地旁边的一户人家捉住拴上了 。案发以后,官吏搜到了那头驴,指认那户人家就是杀害那女子的人 。审讯了四十多天 , 那户人家只承认收养了那头驴,确实没有杀害女子 。王平感到怀疑 , 就把这个案情向上级汇报 。州官是一个老官吏,向来强横骄纵,一点也不听从王平的意见,催促他尽快判决 。王平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 。那州官于是大怒说:“你太懦弱了!”王平说:“如果因为懦弱触犯了您 , 不过被免职罢了 。这和遵照您的意思枉杀了无辜的人,又让您得到一个不义的名声相比,掂量两者的轻重,那个更加严重?”上司不能让他改变看法 。几天后,从河南押来一个逃兵,仔细审问,原来是他杀害了女子 。那户人家得以活命 。后来在州里集会,州官向他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先前差点误杀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