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檀弓下中齐大饥...至...终不食而死...的翻译解析( 四 )


(5)嗟来之食的故事扩展阅读:
“嗟来之食”出资《礼记·檀弓下》 。比喻用恶劣的恩赐态度给别人的东西 。有人很有骨气,拒绝接受带有侮辱性的什么“恩惠”,可以说他“不食嗟来之食” 。“嗟”是吆喝的声音,“来”是很不礼貌地呼唤别人过来 。
原文: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 , 可去,其谢也,可食 。”
启示
不食嗟来之食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 。
贫穷并不可怕,但心不能穷 。如果心穷了,那就真穷了 。
选文中的“饿者”不吃“嗟来之食”,表现的就是他做人应有的骨气、志气 ,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一种精神 。
6 嗟来之食故事 启示
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要做一个有骨气 , 有尊严的人 。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 。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
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 , 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还是可以去吃 。”
(6)嗟来之食的故事扩展阅读
嗟来之食
解释: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译文: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 。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近义词:残羹冷炙
解释: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
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
译文: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 。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 形容吃剩的食物
近义词嗟来之食、残羹剩饭、残茶剩饭、残羹剩汁、残杯冷炙、余腥残秽
反义词水陆俱陈、山珍海味
7 典故,嗟来之食讲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