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文章插图
黄河九渡的历史故事 。
这是成吉思汗攻灭西夏的最后一战 。当时 , 成吉思汗由河西走廊进兵途中不幸坠马受伤,认为不太吉利,遂有退兵之意 。于是遣使前往西夏,责问西夏无端之处,以便找个撤兵的台阶 。哪知西夏国主不知实情,看到成吉思汗大兵压境,一场灭顶之灾不可避免,只好硬着头皮说强硬话 。
成吉思汗乃性格刚烈而心胸狭窄之人,他忘不了1218年西征中西亚及欧洲时,要西夏随同出兵 , 夏主拒命,大臣阿沙敢不蔑视说:“力既不足 , 何以为汗 。”成吉思汗远征欧洲七年,日夜不忘西夏君臣奚落之言,现在面对自己如此强大的军力,西夏还同过去一样傲慢、轻蔑 。
听到西夏不肯示弱的回答,成吉思汗怒火中烧 , 这就出现了史书上说的“扶疾进兵”,带着疾病指挥大军越过沙坡头,到达黄河九渡,攻占了应理(今中卫市沙坡头区)等县 。“九渡”,应是成吉思汗大军在中卫由黄河北岸渡到黄河南岸时的渡口名称 。
中卫地区的先民很早就开发了黄河水运,利用木筏、羊皮筏子在黄河上从事运输 。木筏和羊皮筏子比较灵活 , 在黄河边随处都可以停靠,木船载重量大,但木船停靠必须有码头(渡口) , 渡口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
成吉思汗时期的“黄河九渡”以及北魏刁雍时期的中卫渡口 , 说明在很早以前,中卫经济发展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
扩展资料历史人物
1、大禹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黄河、淮水等;南至荆州,治理了长江、汉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区(今甘肃境内,敦煌县东),治理了黑水、渭水等;东至扬州,治理了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等 。
禹不仅治理河流 , 共疏导了九条大河,还在一些地区修筑了堤防 。此外,禹还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 。并在治水的过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扰 。从此 , 黎、苗不再北侵,长江中游处于安定时期 。
2、林则徐
以虎门销烟名闻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个“能人” 。嘉应观建成106年后的1831年,林则徐出任河东道河道总督 , 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 。林则徐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无一垛不量 , 无一厅不拆” 。
查到谁弄虚作假立马撤职查办 。道光皇帝夸他:“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 。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 , 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 。百病缠身的林则徐到开封后精心设计堵口方案,并与民工一起打桩抬土,最终堵上了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