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啤酒怎么样( 二 )


采纳哦
哥德巴赫猜想没有被完全证实 。哥德巴赫猜想只被证明了一部分 。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 。
也就是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
哥德巴赫猜想其他情况简介 。
哥德巴赫猜想为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知道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 , 但是一直到死 , 欧拉也无法证明 。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一大于7的奇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的猜想 。
哥德巴赫猜想没有解决 。
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 可推出: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质数的和 。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 。
研究历史
华罗庚是中国最早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 。1936~1938年,他赴英留学,师从哈代研究数论,并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验证了对于几乎所有的偶数猜想 。
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国,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组织数论研究讨论班,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讨论的主题 。参加讨论班的学生 , 例如王元、潘承洞和陈景润等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
1956年,王元证明了“3+4”;同年,原苏联数学家阿·维诺格拉朵夫证明了“3+3”;1957年,王元又证明了“2+3”;潘承洞于1962年证明了“1+5”;1963年,潘承洞、巴尔巴恩与王元又都证明了“1+4” 。
1966年,陈景润在对筛法作了新的重要改进后,证明了“1+2”,即他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 , 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为素数,或为两个素数的乘积,被称为“陈氏定理” 。
当然没有解决!陈景润将筛法运用到极致证明了1+2,那么现在还差最后一步1+1,也绝对是最难的一步!
目前世界最好的结论是“1+2”,也就是说 , 任意一个大偶数可以被拆为一个素数与一个殆素数的和 , 所谓殆素数就是两个素数的积 。当年陈景润利用筛法,得到了这个结论,与此同时也意味着筛法已经“物尽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