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到底是煮豆燃豆萁,还是煮豆持作羹( 二 )


翻译:
锅里煮着豆子 , 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 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赏析:
三国时期 , 魏国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 。你既言如此, 吾们一言为定!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 , 借物 抒情 。
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 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 。
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
“相煎何太急”完整的诗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诗歌赏析
由于这首诗和由此而派生的故事凭借着《三国演义》流传太广,人们宁信其有 , 不信其无 。细论此诗,倒也十分契合当时曹丕、曹植兄弟间的关系以及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天赋 。曹操在世时,由于立太子的反复,丕、植兄弟关系趋于紧张 。曹不即位后,更加紧了对曹植的控制和迫害 。
因而曹植虽然身为藩王,却不得随意行事,甚至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丧失了 , 这从《赠白马王彪》诸诗中也可以得到印征 。
而此诗以豆与豆萁的关系比喻同胞兄弟,以燃豆萁煮豆汁比喻手足相残 , 通篇喻体,托意深刻 , 既写出受迫害者的愤慨和悲痛,又巧妙地对迫害者提出了控诉和忠告,具有一定程度的警醒作用,发人深省,从而使曹丕当时“深有渐色” 。诗意亦在情理之中 。
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 。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 。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 。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 。名为吟物, 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 。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