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到底是煮豆燃豆萁,还是煮豆持作羹


七步诗到底是煮豆燃豆萁,还是煮豆持作羹

文章插图
“煮豆持作羹” 。
原文《七步诗》
作者曹植
朝代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句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扩展资料黄初元年(220年)正月 , 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 , 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 , 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 , 可自己无法开脱 , 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 , 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 , 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 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 。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 。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 。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 , 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 , 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作 。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否则处死 。曹植应声成诗 , 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惭愧 , 赦免了曹植 。
曹植七步诗原文翻译如下: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