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你的孤独,从来没有人感同身受

深夜 ,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 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喊 , 划破了死一般的寂静 。
画面一转 , 男孩在睡梦中被惊醒 , 恐惧撑大了他的眼睛 , 他多么希望有人能安慰一下这个女人 。
只可惜 , 女人的呼喊 , 除了男孩 , 没有任何人能听见 。
这是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第一幕 , 看完后让人不寒而栗 , 顿觉一层悲凉笼罩心头 。
这本书从1991出版以来 , 仿佛一直躲在余华其他著作的影子里 。
如今 , 当孤独成为一种流行病 , 它的价值又被重新发现 。
李健曾在访谈中 , 极力呼吁:余华的每本书都值得看 , 尤其是《在细雨中呼喊》;
评论家陈晓明说 , 这本书有着《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没有的紧张感 。
豆瓣有一条高赞留言写道:这本书让人难过 , 甚至阅读它是一种折磨 , 但又欲罢不能 , 不忍释卷 。
小说里的孙家 , 几代人都身处孤独之中 , 他们自私、冷漠 , 甚至变态、残暴 。
“人伦惨剧”在书里轮番上演 , 小人物的悲哀随处可见 。
余华的笔 , 好似手术刀 , 为我们解剖出最残忍的真相:
你的喜怒哀乐 , 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在意 , 孤独是自己的 , 与他人毫无关系 。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你的孤独,从来没有人感同身受
文章图片

这世上 , 从不缺形单影只的人 。
故事开头的男孩 , 叫孙光林 , 出生在一个极端贫穷的农民家庭 。
7岁时 , 他被父母送走 , 寄养在别人家 。
5年后 , 养父去世 , 孙光林又回到了原生家庭 。
然而 , 这个家并非温暖的港湾 , 而是一座魔窟 , 父亲暴躁残忍、母亲委曲求全 , 他还有一个并不友好的兄弟 。
孙光林被全家人孤立 , 像幽灵一样 , 整天游荡在田野草丛间 。
漫长的童年里 , 他唯一一次被大家看见 , 还是因为一桩“血案” 。
这天 , 哥哥孙光平故意拿镰刀砍破了他的脑袋 , 孙光林满脸是血地找父亲讨个公道 。
没想到 , 他前脚出门 , 哥哥后脚就划破了弟弟孙光明的脸 , 好栽赃诬陷孙光林 。
父亲回家一看 , 转手就给了孙光林几个大嘴巴子 , 还不解气 , 又把他绑在树上殴打 。
村里的孩子一哄而上 , 兴致勃勃地围观 , 而他的两个兄弟 , 站在两旁 , 神气十足地维持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