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家里的老大吗( 三 )


姚芝轩推荐的“陈莲河”在鲁迅眼中“长而胖”,其真名何廉臣(1861—1929),名炳元,与周伯宜同岁,何家世代行医,其本人亦系绍兴名医 。在一个世纪前 , 类似肺结核的病都是难症,当时中医西医都难以根治,经过何廉臣的诊治,周伯宜生命延长了三年,由此可以看出何廉臣医术还是相当高的 。至于鲁迅在文章中戏谑他以“原配”蟋蟀一对作药引子,则是出于抨击庸医而虚构的 。
何廉臣对中医药发展传承亦是有贡献的 。北洋政府执政时期曾将中医排斥在正规教育之外,何廉臣与中医界共同抗争 。何廉臣曾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绍兴医药月报》副总编 , 著有《湿温时疫治疗法》,编纂《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难能可贵的是,何廉臣并不盲目排斥西医,反而“广购西医学著作译本 , 悉心研习 。”
?
鲁迅看待中医很客观
后来,有人据《父亲的病》一文认为鲁迅排斥中医,其实并不尽然 。《父亲的病》一文中确实写了多种看起来不合理的药引来讽刺部分医生,这与他当时的心境有关 。周伯宜患病后姚芝轩治了两年多,何廉臣治了三年多,由此可推算周伯宜生病时鲁迅10岁左右,周伯宜去世时鲁迅不过16岁 。1925年鲁迅在《自叙传略》一文里写道,“我到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居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 。”
“一场很大的变故”指的就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周介孚为其大儿子及周家晚辈科场行贿而被判“斩监候”后潜逃,周伯宜被抓替父顶罪一事,周家因此败落 , 这也是鲁迅被寄居在亲戚家里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伯宜从监狱中放出后就生了病 , 姚芝轩、何廉臣先后到家为其治病 。鲁迅根据自己为父延医抓药的经历,再加上自己从小患有齿病 , 认为父亲是被江湖庸医给治死的,写此文旨在揭露庸医害人的龌龊和对封建孝道的反感 。在《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中,鲁迅坦陈了痛恨中医的缘由:“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夹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但不能据此认为鲁迅否定中医 。事实上,鲁迅生前曾多次用中医药治?。?并肯定其疗效及贡献 。
《鲁迅日记》1912年11月10日载:“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1916年1月22日载“晚因肩痛而饮五加皮酒” 。1930年《鲁迅日记》中记有4次为儿子周海婴到仁济堂买药之事 。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也谈到鲁迅还曾以芥末糊为其治疗哮喘?。?“经过这一番热敷 , 感到呼吸大为通畅” 。鲁迅认为 , “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 。《本草纲目》……含有丰富的宝藏,大部分药品的功用 , 却由历久的经验 。”并称赞《验方新编》里的一些药方,介绍给朋友用于治疗孩子的疝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