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人心,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五 )


(三)功成身退,飘然若逝 。
唐传奇中的侠女在完成自身的使命后往往都是归隐出世,行迹不知所踪 。如红线功成后“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聂隐娘亦是无人见其踪迹;荆十三娘行侠后“与赵进士入浙中,不知所止”;《催慎思》和《贾人妻》中的两位侠女复仇后不知所踪 , “尔后莫知其音问也”;谢小娥复仇后则出家为尼,如鹤远游 。这些女侠或归隐,或远游,或不知所踪 , 都是功成身退、飘然若逝 ,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
《聊斋》中亦不乏此类女侠 。《霍女》描写了一位如妖孽般精灵古怪的奇女子霍女 。霍女三易其夫,对吝啬而又好色的朱大兴用撒娇取媚让其用锦衣玉食服侍自己,最终使朱家败落,后到同样好色的何家用同样的手段对待之 。最后她到穷书生黄生家中,则一改往日奢靡作风 , 勤俭持家,并用计假卖己之身,获取千斤银两 , 为黄生娶妻,待黄生娶得阿美之后,霍女行迹不知所踪,再也没有在黄生的生活中出现过 。霍女的所作所为虽与传统意义上的侠义有所区别,但是其行为的出发点和所产生的效果都可纳入侠义伦理道德范围之内 。“妾生平于吝啬者则破之 , 于邪者则诳也 。”霍女的自剖 , 让我们明白她表面的奢靡之下隐藏的却是一股劫富济贫的侠义精神 。她救济贫苦的黄生,助其致富娶妻之后却飘然若逝,功成身退 , 其形象和红线、隐娘们又有何区别呢
又如《小翠》中的小翠在为了王家安排好一切之后,自己则只身离去,不知所踪 。此外,如上文提到的侠女,复仇报恩后也是“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 。

与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相比 , 蒲松龄笔下的侠女形象除了上文提到的传承之处外,还有其发展和新变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 。
(一)对侠及侠义行为的理解更为宽泛,塑造了更多的新女侠形象 。
除了像侠女、商三官、庚娘等这些具有传统特质的女侠形象外 , 蒲松龄将更多的具有侠义品格和精神的女性都纳入侠的范围 。这些女性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侠,但是具有侠义情怀 , 比如那些花妖鬼狐往往都有侠肝义胆 。《聊斋》中的狐仙多为侠义之狐 。如《红玉》篇中,那个虬髯丈夫能助萍水相逢的冯生报仇雪恨,固然是个豪气干云的豪侠,但是作者称赞狐女红玉“非特人侠 , 狐亦侠也” 。红玉并没有替冯生复仇,但是她能在冯生遭难时代冯生抚养子嗣,后来又帮助冯生重振家业,助其考取功名,可谓是竭尽所能,为所爱者谋,义而忘私,从不为自己着想 。在作者看来,凡能在人危难之际无私助人、舍生忘死的举动都是侠义之举,所以他将红玉也归入侠女之列 。清代的王士祯甚至将红玉和《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相提并论 , 赞她为“巾帼英雄” 。《张鸿渐》中的舜华 , 《小翠》中的小翠都是像红玉一样的侠义之狐;《宦娘》中的宦娘和《小谢》中的小谢及秋容则都是有侠义侠情的女鬼 。这些狐仙鬼女既有非人类的美貌、善心、多心计、来去自如的共性,又有独特的助人为乐、舍生忘死的侠义行为 。人有侠义,实为不易,而蒲松龄赋之与鬼狐,更为难得 。以往的文学作品对于鬼狐,多聚焦于其*、媚,迷惑众生上,而蒲松龄却能于这些异类身上提炼出侠肝义胆、贞节刚烈的特质,较之唐传奇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