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事迹( 二 )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 。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
传世名篇
游山西村
【题解】
见《剑南诗稿》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极力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挤,自降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罢官归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 。这道诗就是作者于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时写的 。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山阴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 。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扣门 。
剑门道中遇微雨
【题解】
见《剑南诗稿》 。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 。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赴成都途经此地,即吟此诗 。关于其诗索解,或认为作者终生志在恢复,这时是从汉中前线调往后方成都担任闲官,故诗里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并非向往当个诗人,而是不甘心于只当个诗人,内涵深婉,意在言外 。剑门,山名 。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
此身舍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 。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 。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弹劾罢官,遂躬于田亩 。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 。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
关山月
【题解】
见《剑南诗稿》 。作于淳熙四年(1177),时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成都,距宋、金达成“隆兴和议”近十五年 。诗中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来将军们“朱门沉沉按歌舞”的荒淫享乐,抒写士兵们以死报国的“壮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愤,和“遗民忍死望恢复”的迫切愿望,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求和苟安政策的愤怒谴责 。《关山月》,原为汉乐府《横吹曲》篇名 。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
朱门沈沈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
戌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
中原士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夜泊水村
【题解】
此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 。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 。此诗为即景之作 。
【原文】
腰间羽箭久凋零,
太息燕然未勒铭 。
老子犹堪绝大漠,
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
记取江湖泊船处,
卧闻新雁落寒汀 。
书愤
【题解】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 。诗中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
临安春雨初霁
【题解】
见《剑南诗稿》 。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严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见 。此诗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