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事迹( 三 )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其二)
【题解】
见《剑南诗稿》 。绍熙三年(1192)初秋作于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 。共二首,此其二 。诗中抒发了对金人占领区大好河山和人民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 。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题解】
选自《剑南诗稿》 。写于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 。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终矢志不移 。此诗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名作之一 。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沈园(二首)
【题解】
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者旧续闻》和刘克庄《后村诗话》载,游二十岁与其表妹唐琬婚,然琬为陆母厌,只得改嫁,十多年后,游与琬邂逅于沈园,共叙旧情 。游痛以作《钗头凤》词,琬亦作同调之作,以诉其情 。沈园会后,琬不久便离开人世 。游于庄元五年(1199),作二绝句以记之 。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
【原文】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
示儿
【题解】
见《剑南诗稿》 。作于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作者临终前,是诗人的绝笔和遗嘱 。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终身抱负、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泯的爱国深情 。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卜算子
咏梅
【题解】
陆游一生钟情于梅花 。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还写了四首咏梅词,词境大都托物言志,是诗人品格的写照 。《卜算子·咏梅》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夜游宫
记构寄师伯浑
【题解】
此词选自《渭南文集》,系一首记梦之作,而这梦境正是其生活的重现,词中又绘写了梦醒后的感慨,洋溢着慷慨昂扬的爱国激情,迸射出浪漫的火花 。
【原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诉衷情

【古代诗人的事迹】

【题解】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这时词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乡山阴 。但他一日也没忘记抗敌前线,报国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弥坚 。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题解】
选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 。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 。《词林纪事》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 。”
【原文】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钗头凤
【题解】
这首词大约是陆游三十岁左右时的作品 。据《齐东野语》记载,词中描绘的是陆游与唐琬的一段爱情悲剧 。
【原文】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地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游小孤山记
【题解】
选自《入蜀记》,一作《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 。是时,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