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西北马氏家族兴起于晚清同治年间,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亲率大军前往平定 。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在叛乱回民中,河州(今甘肃临夏西南)有位名叫马占鳌的大阿訇很有些手段,他命千余人挑水担土上山,连夜构筑堡垒 。因甘肃冬季严寒,泼水结冰的堡垒坚固光滑,难以攻破,并借此大败清军 。
马占鳌很清楚,如果被击败而降,那将会丧失尊严任人摆布:但如能取胜再降,就有了谈条件的筹码,情势会大不一样 。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左宗棠平回乱
果然,马占鳌挟胜归降后,获得清廷封赏,主要头目都被授予官职,西北马氏自此立下根基 。
到了民国时期,马占鳌一脉逐渐淡出,他的部将马海宴和马千龄的后人取而代之,分别占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并先后依附北洋当局和国民政府,逐渐壮大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代表人物为马步芳(青)马鸿宾、马鸿逵(宁) 。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马家军
1936年底,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组成西路军,意图穿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打通与苏俄的联络 。由于孤军深入后继无援,加之马家军凶狠阻挠,最终悲壮失败,战死者7000余,被俘后遭残害者5000余,其中不乏大量红军优秀指挥员 。
马家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血债,这笔账迟早要讨还 。
时事变迁转眼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早先力量单薄的红军,已发展为兵强马壮的解放大军,解决西北诸马的时机日臻成熟,这个任务将由一野完成 。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马家军
一野前身是西北野战军,由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武装力量合编而成 。到1949年,已从最初的2.6万兵力扩大为34万余人,对付昔日不可一世的马家军已是游刃有余 。
当时西北地区主要有两大国军体系,一是陕西甘南的胡宗南集团,再就是盘踞青海、甘肃、宁夏的马家军 。
到1949年7月,解放大军已向南迅猛推进至湖南、江西、福建一线,国军据守的两广已岌岌可危 。国民党方面只能寄希望于依托西南山高路险,实现割据梦想 。此时如能在西北牵制解放军兵力,则可以大为缓解西南方向的压力 。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此时的西北,胡宗南集团已被挤压至秦岭一线,并准备伺机退入四川;马步芳集团在兰州集结重兵,企图借助黄河天险和坚固城防,将一野拒之门外;马鸿逵、马鸿宾则驻守宁夏 。这三股敌军遥相呼应,妄想以抱团取暖的方式阻挡大西北的解放 。百思特网
因此兰州成为关键节点,攻克兰州就能拔掉前进路上最大的钉子——马步芳集团,向西能夺取青马老巢西宁,向东可进入宁夏解决宁马,往西北则可以经河西走廊直入新疆 。
一野兵力分配如下:18兵百思特网团在宝鸡、天水一带监视胡宗南集团,19兵团一部于宁夏固原地区牵制马鸿逵部 。1兵团绕过兰州北渡黄河进军西宁,截断兰州守军退路,2、19兵团15万兵力分两路直扑兰州 。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一野首长
其实青马(步芳)敢于在兰州组织决战正中一野下怀,马家军负隅顽抗不要紧,但如逃窜入青海或是新疆,以这两地之辽阔,寻找并歼灭之必定要大费周章 。
马步芳决定正面迎击也属无奈,几代人苦心经营的“祖业”都集中于此,直接放弃未免肉疼,其中也存了些侥幸,妄想能一战而胜,重演当年西路军那一幕 。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8月20日,解放军已三面包围兰州,只有北邻黄河的一面由马家军控制,黄河上仅一座铁桥可作逃生通路,因此距离铁桥最近的沈家岭阵地,成为整个战役最关键、也是争夺最激烈的地方 。
只有攻克这里,才能沿黄河进发并切断铁桥通道 。
马家军确实有些战斗力,20日开始的首攻,一野打了两天没能取得预期战果,反而遭受较大伤亡 。经三天休整并调整部署后,8月25日发起总攻 。
马家军的覆灭|盘踞西北的马家军

沈家岭阵地由南北两块小高地组成,两头高中间低,对这个面积仅0.4平方公里的核心阵地,解放军共投入4个团展开攻击 。31团主攻正面,32和33团分别攻击两翼,30团作为预备队 。
守军也清楚此处关系到退路安全,也是拼尽全力 。战况十分惨烈,仅几个小时内,在这块狭小区域里,双方伤亡骤增至数千人,攻击部队不断压缩青马防守阵地,并夺取了几处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