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的古诗( 七 )


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 。
否则,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 。
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
”(第25页)王说甚是 。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 。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
跪求15首北宋写景诗词啊 各位知识大哥 有诗有解释的就最好 没有的话...1.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这首《江城子》首片即以柳来引出 。
柳,作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赋予离别相思之意 。
柳树生性柔而不弱,上片以柳起兴,牵动离忧,引发伤感 。
下片则叹韶华易逝,感叹身世之不遇 。
统观全文,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
首名“柳”(即“留”)表达离别之情,来句则是“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寥寥数字,即把诗人当时伤离别的情景写得如此传神,实属不易 。
下片即从离愁转向感叹韶伞易逝,身世不遇,转接得十分严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把思绪从“柳”至“愁” 。
最后一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更是把感伤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哀草,画角声断谯门 。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 。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侥孤村 。
销魂 。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
一首好的诗词往往是几个甚至更多的意象在一个统一的主题和构思下巧妙的组合起来,互相作用,妙趣横生,秦观的这首《满庭芳》即是如此 。
据说此诗作于会稽,作者是年三十岁 。
此词在处理形象之间关系时,运用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
所谓蒙太奇,是指电影表示组接意义的专门术语 。
山、微云、天、哀草、画角声等等一系列原来并无太大关联的意象由于作者主题的需要而拼揍在一起,虽说是拼凑,却也是天衣无缝,让人耳目一新 。
古人在写诗词时,特别讲究炼字,秦观也不例外,为了表达自己特殊的伤感离别之情,特意在“鸦”前加“寒”,“村”前加“孤”,增加整体诗的愁味,更令人耐人寻味 。
景物从远至近,从“天连哀草”至“流水侥孤村”,难道这不正是一幅意味深长的秋意萧落图吗?若不是这蒙太奇似的一连串的景物连接,恐怕这首诗的韵味、愁味都要大打折扣了吧?!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此词以古代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故事为题材,歌颂坚贞纯洁的爱情 。
历来歌咏牛郎织女的诗歌数不胜数,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带有伤感的情绪 。
但本诗却不落俗套,推陈出新,形式与内容思想都别出心裁,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结尾,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
在细细品味之后,却又觉得秦观的情韵真是恰到好处! 2.王安石 梅 墙角数枝梅,淩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