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古诗|登高古诗朗诵( 二 )
小楼觉得原因有二:
其一是格律精严 。
【登高古诗|登高古诗朗诵】
崔颢的《黄鹤楼》虽然也有人推为唐人七律第一,但就格律而言,《黄鹤楼》是一首半古半律之诗,而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格律十分严谨的七律 。平仄合律自不必说,诗评家赞赏最多的是此诗的对仗技巧 。
有人评,杜甫的这首诗八句皆对,这要具体分析,我们都知道格律诗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通首对仗百思特网会让律诗章法缺少变化 。
《登高》的首联是句内对举,“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联间“猿啸”与”鸟飞”倒是对仗,但整体又不对仗,因为“哀”与“来”都是平声,且已入韵 。这种句式工整中又富于变化,显示出杜甫出神入化的格律运用手段 。
颔联和颈联都是标准的对仗,颈联的词性对仗稍宽一点,但这在格律诗中是完全允许的 。
尾联并不对仗,但“艰难”与“潦倒”相对,让句式看起来十分工整,所以才会有人让为此诗八句皆对 。
对格律的精确要求,往往会限制诗意的发挥,但杜甫 这首《登高》,你看不到一点刻意的地方,读起来句意浑成,诗意申畅通,还在其中探索了更为复杂的对仗技巧 。初读《登高》,仿佛八句皆对,细读则首尾未尝有对,全诗“无意于对”,仔细玩味,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诗薮》) 。所以诗,杜甫将诗中的格律探索到了极致,他将格律诗这种体裁推到了古诗艺术的颠峰 。
当然,这里并没有贬低《黄鹤楼》的意思,《黄鹤楼》的技术自有其独到之处,但就格律而言,《登高》显然更标准 。
提到格律,要补充一点,百思特网有人会觉得这首诗不太押韵,这当然是语音变化的问题,诗中“哀”、“回”、“来”、“台”、“杯”,均属平声灰韵,所以《登高》的押韵也是非常标准的 。
其二是气象高浑博大,情感沉郁悲凉 。
一首诗并不能因为格律,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品,诗中的气象、情感、意境,才是一首诗的核心 。
《登高》的开头,便落笔不凡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天的高空广阔无垠,劲急的秋风中,夹杂着哀转久绝的猿鸣,意境苍茫萧索 。接着,诗人的视线从高空转向江水沙洲,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鸟儿在秋风中低回盘旋,与上句的意境进行对比,形成复调 。
在首联中,杜甫描绘了一幅极富层次的秋景图,这情景里有声音,有颜色,空间上有高远,有低矮,声调上有高亢,有低回,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工整句式,句内的对举,联内若有若无的对仗,读起来奋亢的悲慨与低回的呜咽高低音混响,形成奇妙莫名的境界 。
颔联承接上末句的低回之势,从广度展开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远近诸山,尽是无边的秋木,无边的木叶萧萧落下,眼前的长江,从无尽的天边,滚滚而来 。“无边”、“不尽”,赋予了秋景无穷无尽的时空感,“萧萧”、“滚滚”,使人如闻木叶窸窣之声,如见长江汹涌之状 。在这广大苍茫的时空中,个人是渺小的,无形中传达出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
这两句诗,有着百川灌海的磅礴气势,杜甫通过沉郁悲凉的对句,展示出他出神入化的笔力,前人盛赞此句已经到了”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一联反挑前面两联,点出诗题 。沉郁悲凉的情感,使前二年苍茫萧索的意境有了落脚点 。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说:“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这里杜甫层层百思特网渲染自己凄凉的情景,读来无限深沉悲凉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限感慨,抒之不尽,言之不绝,只叹人生艰难,白发满头,自己却因病废酒,连借酒浇愁也是不能了 。
前三联飞扬震动,最后却软冷收场,如同一首震撼人心的乐曲,并不是戛然而止,由音调由强变弱,渐渐消隐 。此亦老杜独特的结法 。
杜甫此诗,在高浑博大的气象中,抒发其沉郁悲凉的情感,诗气浑灏流转,形成极为悲慨的艺术境界 。明代诗评大咖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 。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 。微说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 。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言不虚也 。
- 四川|四川历史十大名人,四川古代都有什么名人
- 机场|中国最古老的十个机场,中国最早的机场
- 沙漠|世界上最古老的十个沙漠,古老的沙漠排行榜前十名
- 建筑|十大中国最美古建筑,国内有名的古建筑有什么
-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读后感100字
- 美丽心灵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墓碑后面的字
- 文人|中国历史上十大天才文人,古代十大文人
- 餐厅|世界最古老的十个餐厅,十大古老的餐厅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