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
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如何进行学习指导、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呢?我在不断地、认真地思考着 。我想了很久,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指引下,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流程,由一个大问题入手: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重点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 。先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然后“由扶到放”,在学生体验到学习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去经历学习过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一步体会到两个幼小的孩子在生死关头从容而又机敏,让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共享学习的快乐 。总的来说,这节课遵循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教学环节清楚,教学过程流畅,时间分配合理,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一是紧紧地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同德军周旋的”这一主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读悟重点词句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学习揣摩遣词造句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到习作中去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教学中选取了学生关注的问题切入:小女儿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仅仅是她的功劳吗?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 。学生在寻求根据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 。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是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对课文的多元解读 。
如在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时“你想强调什么字眼?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 。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 。因此,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的反应,而是带有一定的客观性 。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又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目的是什么” 。显然,这是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四是依托文本设计当堂训练内容 。如何设计当堂训练内容,我也想了许多,考虑到: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遗憾的是,学生过多地注重了情节上的再创造,而忽视了人物的细节描写 。但我认为学生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写出文通字顺的一个片断,实属不易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