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的诗词水平如何?

没看到啥出彩的 , 早年看聂绀弩和叶嘉莹的诗集 , 也没啥感觉 , 没有时代感 , 当然今人也有写得好的 , 寥寥几句而已 。比如早年写武侠的小椴 。
如何评价著名学者郦波和康震的诗词水平 风格不一样 。
康震的点评比较有激情 , 但倾向于政治化 。
蒙曼的点评知识容量丰富 , 干货多 , 但说的比较快 , 一般人跟不上她的思维 。
王立群讲课慢条斯理 , 娓娓道来 , 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 , 毕竟爱看百家讲坛 。
而郦波最大的优势 , 在于他善于和选手的沟通与互动 , 点评很有针对性 。
...
徐晋如的诗词水平如何?

如何客观评价卿云子的诗词水平 唐代诗人卢纶的诗《塞下曲》中云:“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了此诗 , 认为大雪纷飞之时不可能看见大雁的踪影 , 于是写道:“北方大雪时 , 群雁早南归 , 月黑天高处 , 怎得见雁飞?”他在质疑之后未停止思考 , 并询问了有关学者 。
原来 , 塞外气候变化莫测 , 经常在阴历八九月和三四月下大雪 。
比如2003年十月一日正是中秋节 , 而燕山北麓大雪纷纷扬扬 , 化了一天尚未化透 , 大地白茫茫一片 。
而这时正是北雁南归的季节 。
到了晚上 , 群雁都憩息在草丛里 , 间或有掉队的孤雁在空中飞过 , 常发出寻伴的嘹亮叫声 。
这时夜黑 , 人们看不见雁飞 , 却能听到雁鸣 。
至此 , 华罗庚才明白卢纶没有错 , 原来是自己因为观察体验不够 , 才有了错误的判断 。
这件事告诉人们 , 很多事要想真正弄得十分明了 , 光人凭主观推测是不行的 , 必须深入生活 , 深入实际 , 方能正确把握 。
像华罗庚这样著名的数学家都能够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件不起眼的事 , 勇于承认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 一般人就更应该如此了 。
...
平心而论,金庸老爷子的诗词水平怎么样 每天诗文猎奇 , 关注读书狗子! 《西游记》开篇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 , 茫茫渺渺无人见 。
自从盘古破鸿蒙 , 开辟从兹清浊辨 。
覆载群生仰至仁 , 发明万物皆成善 。
欲知造化会元功 , 须看西游释厄传 。
《西游记》大家都耳熟能详 , 对《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也很熟知 。
能写出《西游记》这般巨著 , 也必是一位大文豪 。
但世人都只知《西游记》 , 却很少见吴承恩单独的诗词作品 , 这位大文豪诗词水平如何 , 少有人知 。
今天狗子为大家介绍吴承恩的一首词、一首诗 , 以便大家能直观地了解他的诗词水平: 临江仙题红梅 春气着花如醉酒 , 寒枝吹出秾芳 。
罗浮仙子素霓裳 。
丹砂先换骨 , 朱粉旋凝妆 。
颜色虽殊风格在 , 一痕水月黄昏 。
百花头上占排场 。
问他桃与李 , 谁敢雪中香? 这是一首咏梅词 。
古来咏梅 , 必说其风骨 , 而自北宋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句以来 , 咏梅诗词 , 又大多写梅之色香 。
而吴承恩这首《临江仙》既写梅之色香 , 也写梅之风骨 , 自出胸臆 , 韵味无穷 。
上阕先写梅色如同醉酒 , 巧妙点出“红色”;“吹出秾芳”又生动地写出梅香浓郁 。
而后写梅之芳“丹砂先换骨 , 朱粉旋凝妆” , 淡妆着色 , 丹砂换骨 , 由内而外 , 将梅的秾芳劲骨 , 表现地深情传神 。
下阕“颜色虽殊风格在”转说梅之风格与众不同 , 既有秾芳之色 , 又有特殊风骨 。
继而赞扬梅的妖娆傲然之姿:问他桃与李 , 谁敢雪中香?将梅的铮铮傲骨表达地精神抖擞 , 颇似“我花开后百花杀”之傲气凛然 。
古今咏梅者众多 , 梅诗梅词数不胜数 , 身处明代的吴承恩再写梅就已先落于前人之下 , 梅之姿态 , 前人早已说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