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心给了孩子们》读后感怎么写?( 二 )


★一个真正的教师不能把孩子理想化 , 不能妄加一些美妙特性于他 , 但不能不考虑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孩子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和精神反应有其独特的鲜明性、细微性和天真性 。
★伟大的作家和教育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正确地断定 , 孩子在从出生到5岁这段年龄期内 , 他的理智、情感意志和性格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 , 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 。
★乌申斯基写道:“我们可能深深地爱一个和自己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人 , 却直至某种不行吧我们对他们的深切爱恋和盘托出之前都觉察不出这个感情 。如果不是某一机遇 , 例如长时期的远离 , 把一个人对祖国的热恋予以显露的话 , 他可能一生都不会知道他这种情感有多么强烈 。
阅读着苏大师的语录 , 浑浑的心灵似乎也浮现出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点滴 。感觉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好遥远 , 似乎除了上课之外的接触 , 课外少之又少 。不经意间 , 总感觉与孩子有着一层隔阂 , 想捅破却力不从心 。
“教师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长时间做孩子们的朋友 , 做具有共同思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志 , 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共性 。”反思自身的所作所为 , 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 很少参与学生的活动 。甚至对哪些学生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都不清楚 。只是一味地在讲台桌前教育孩子 , 应该怎样不该怎样 。缺少与孩子之间活跃不间断的交往 。细忖度 , 这就是造成孩子有时做错事时不和你说心里话的原因 。
班上的舒星是个调皮又不爱学习的男孩 , 上课动作不断 , 任凭你怎么提醒 , 照样我行我素 。课下喜欢去欺负女孩子 , 随意踩桌子 , 以此为乐 。对此 , 我一个头两个大 , 不知如何是好 。一次做眼保健操 , 他用脚无缘无故去踢一个女孩子 , 我当时很恼火 , 如再对此置之不理 , 他会更无法无天 。于是我就走到他旁边拉起他的手 , 不怎么使力 , 说:“你跟我去办公室 , 我有话跟说 。”可他根本不屑 , 反抗着不去办公室 。我知道他自尊心很强 , 不想当着全班的面被拉近办公室 。而我气力又小 , 也不可能死拽 。心里掂量着如他不跟我走 , 其他学生会不会认为老师没能力制服不了他 。此时 , 我变得严肃了 , 你一定要跟我来 , 拉着他的手走出了教室 。走到办公室的阳台上 , 那里没有其他老师 , 我本以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