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草的诗歌( 五 )


启骧记得:老家大厅中挂满字画 , 有郑板桥的诗 , 有慈禧太后写的“寿”字 , 还有毓逖、恒润、启功祖孙三代合作 , 由齐白石题款的作品 。
他还记得过年时给白石爷爷拜年磕头 , 齐爷爷给了他4块大洋的压岁钱 。
每当大人们唱京戏时 , 他便跟着学唱、吼它几嗓子呢!少儿时代的这些记忆 , 无疑是极为珍贵的 。
它犹如一颗种子播在小启骧的心中 , 令他对中国传统书画和京戏艺术产生一种美好的向往和热爱 , 日后便萌芽、生枝、开花结果了 。
今日启骧不仅写得一手好字 , 还是京城“名票” , 多次粉墨登场 , 货誉多多 。
启骧自幼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 , 并得到祖父毓逖的亲自调教 。
祖父谆谆教导他:“写字不要夸 , 先写飞、风、家 , 苦练基本功 , 一生受益多 。
”让他一生铭记于心 。
家教极严、慈爱睿智的祖父看到生性聪慧、禀赋很高的小启骧有进取心 , 且豪爽仗义又有爱心…一对此 , 他似乎看到了家族的未来与希望 , 便用全力托起爱新觉罗家族的这颗小新星!i启功慧眼识良驹启骧曾用10年多的时间来习摹启功的书法 , 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 。
其中《麝香眠石竹 , 鹦鹉啄金桃》就是他临摹的精品 , 其落款是“老兄佳作甚赏 , 以临之自慰——启骧” 。
紧挨着写道:“此吾从弟启骧 , 戏效拙书 , 观之增愧 。
1990年春一一启功” 。
其时 , 作为建筑业的高级工程师 , 启骧在书法界还是初出茅庐 。
不难看出 , 启功对比自己小20多岁的族弟关爱之甚与要求之高 , 他严肃地对启骧说:“你的字多咱不像我的了 , 那就好了 。
”启骧于是下苦功探索了多年 , 做到了既承师艺 , 又孜孜求新 , 终于达到了“反经合道”之境 , 汲取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
此时 , 当启功看到启骥为北京市委书写的巨幅诗词时 , 便欣喜地说:“启骧的字已经没有我的‘毒’了 ,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啦!”这难道不是白石老人常说的“学我者生 , 似我者死”的真谛吗?1994年 , 当启骧告诉启功 , 想把多年写就的书作出—本《启骧求教集》 , 启功审阅之后 , 当即提笔 , 欣喜地将书名改题为《启骧书艺集》 , 并在序中给予启骧“骎骎可入百年宗匠之藩篱”的高度评价 。
启骧看了说:“大哥 , 这怕不合适吧?”启功却连连说道:“合适!合适!”但事后未见付梓 , 原因是启骧对其中作品 , 尚须精雕细琢 。
这样冬去春来 ,  几经筛选 , 反复斟酌 , 从原有作品和新作中共精选百余幅 , 如此审慎之至 , 在1997年年底 , 才交稿出版 , 由此可见严肃书家启骧之大家风度 。
启骧视启功为恩师 , 感谢他不仅授予自己书艺的精髓 , 使自己在运笔、结构、章法上“知其然” , 而且“知其所以然” 。
每次去看望启功 , 启骧必带上自己最近的“作业” 。
一次带的是小楷《洛神赋》 , 总共917字 , 每字仅1厘米见方 。
当时已85岁高龄的启功老 , 硬是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完 , 才谈自己的意见 。
启老指出“翳修而延伫”一句的“伫”字 , 启骧将繁体写成了单立人加“事”字 。
启老说:“这‘伫’的繁体字写成‘伫’即可 。
清朝时为避咸丰帝之讳 , 也有你的这种写法 , 我们现在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
”启老非常严肃地说:“无论出书、办展 , 都不能‘玩票’ 。
过去唱戏 , 多大的角 , 唱得不好 , 观众都会叫倒彩 。
你作为书法家 , 一点一画都要认真负责 。
”听了启老这番教导 , 启骧回去后又重写了一遍 , 从清晨写到午夜 , 长达16个小时 。
这幅作品于1998年4月展出时 , 观众赞...
形容书法好的诗词有哪些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宋代: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 , 欲试无路空峥嵘 。
酒为旗鼓笔刀槊 , 势从天落银河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