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赏析( 三 )


词题是寄仲高 , 不是怀仲高 , 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 , 只这二句 , 而“兄弟”一呼 , 已是情义满溢了 。
况寄言只凭设想 , 相寻了无定期 , 用笔不多 , 而酸楚之情却更深一层了 。
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 , 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为中心 , 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 , 已年届五十 , 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 。
这一句从归乡未得 , 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 。
再接下去二句:“愁无寐 , 鬓丝几缕茶烟里 。
”典故用自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 , 十岁青春不负公 , 今日鬓丝禅榻畔 , 茶烟轻飏落花风 。
”陆游早年即以经济自负 , 又以纵饮自豪 , 同于杜牧;而后老大无成 , 几丝白发 , 坐对茶烟 , 也同于杜牧 。
身世之感相同 , 自然容易引起共鸣 , 信手拈用其诗 , 如同已出 , 不见用典的痕迹 。
这三句 , 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 , 看似消沉 , 实际则不然 。
因为对消沉而有感慨 , 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
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 , 语有新意 , 情亦缠绵 , 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 。
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 , 而实际并不消沉 , 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 , 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
渔家傲 赏析

鹧鸪天寄仲高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 , 语有新意 , 情亦缠绵 , 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作品原文渔家傲·寄仲高 ①东望山阴②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 。
写得家书空满纸 。
流清泪 , 书回已是明年事 。
寄语红桥③桥下水 , 扁舟④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 。

【渔家傲 赏析】

愁无寐⑤ , 鬓丝⑥几缕茶烟⑦里 。
2注释译文字词注释①仲高:陆升之(1113-1174) , 字仲高 , 陆游的堂兄 。
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 陆游的家乡 。
③红桥:又名虹桥 , 在山阴近郊 。
④扁(piān)舟:小船 。
⑤愁无寐(mèi):愁中失眠⑥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 。
⑦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
[1] 全词译文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 。
一封家书写满纸 , 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 。
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
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 , 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 , 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 。
愁思满怀 , 长夜难寐 。
两鬓已白丝间黑发 , 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
陆游的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 是什么意思 陆游——《渔家傲·寄仲高》【年代】:宋【作者】:陆游——《渔家傲·寄仲高》【内容】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 。
写得家书空满纸 。
流清泪 , 书回已是明年事 。
寄词红桥桥下水 , 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涯真老矣 。
愁无寐 , 鬓丝几缕茶烟里 。
【鉴赏】:陆升之 , 字仲高 , 山阴人 , 与陆游同曾祖 , 比陆游大十二岁 , 有“词翰俱妙”的才名 , 和陆游感情好 。
陆游十六岁时赴临安应试 , 他正好与陆游同行 。
绍兴二十年(1150) , 陆升之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 阿附秦桧 , 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升之为李光侄婿) , 擢大宗正丞 。
据韦居安《梅磵诗话》记载 , 陆游有《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以讽之 , 诗云:“兄去游东阁 , 才堪直北扉 。
莫忧持晚 , 姑记乞身归 。
道义无今古 , 功名有是非 。
临分出苦语 , 不敢计从违 。
“指责他的行为有背于道义 , 要取得功名富贵 , 就不应不择手段 , 以致为舆论所非议 , 因此陆游劝他及早抽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