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八景有哪几个

潮州八景
□ 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薄9慵们攀冀ㄓ谒吻?榔吣辏?171),始为浮梁,称“康济桥” 。此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 。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钅生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 。“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 。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诗赞道:
湘桥春涨水迢迢,
十八梭船锁画桥 。
激石雪飞梁上鹭,
惊涛声彻海门潮 。
鸦洲涨起翻桃浪,
鳄渚烟深濯柳条 。
一带长虹三月好,
浮槎几拟到层霄 。
□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 。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 。相传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 。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
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墙壁全是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升高七尺,有石阶可登,正中供韩愈塑像 。祠内石柱多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四十面,详载韩愈贬潮史迹和该祠兴废情况 。
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 。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 。“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 。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
□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金黄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
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 。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 。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笕宋?湍盥矸⒑统敝萑嗣窨乖??诮鹕缴闲拗?矸⒛梗?⒅膊运纱浒兀?杂鞲叻缌两凇V@贾τ惺?薜溃?
金山北枕起高峰,
万古凝荫一棵松 。
矗矗凌云悬百尺,
青青耐雪度三冬 。
风亭积翠飞层堞,
虎石吹涛逐晚钟 。
长峙海邦标劲节,
满林秋色入望浓 。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设于金山麓 。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潮州知军州事王汉见其“山之形胜万态” 。于是斩荆棘,兴土木,开路径,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辟独秀峰、初阳顶、望贤石,显石岗诸景 。历代又不断修葺并于岩石之上摩刻诗词记事,使金山成为游览胜地 。
□ 凤凰台 凤凰台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 。凤凰台是凤凰洲公园的主体建筑,该台因立于洲头,历史上屡遭洪水猛浪之厄,这次重建前所存残迹为民国初年所修,台上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与原貌相差甚远 。
现重建的凤凰台由台体和阁亭两部分组成,坐南朝北,高达四丈多 。台体中首层石座为高台,高达丈八 。二层为明台,高约丈八,亭阁高达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门柱支撑,屋面是一个三开间,中间高,两侧低,成三山式的造型 。由屋面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产生出前后六面檐口,两侧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 。高低错落,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堂皇壮观,再现了凤凰台的本来面目和迷人的风采 。亭阁上的“凤台时雨”、“中流砥柱”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统一和谐,文气斐然 。若从远处欣赏,则有如古人所说的“烟云开罨画,灯火见楼台”,美不胜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