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一首七律诗共有八句几联( 四 )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 , 表达自己的观点 。
在这种体式下 , 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 , 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 , 诗句表达的意境) 。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 , 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 , 表达自己的观点 。
采用这种写法时 , 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 , 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 。
对于其他方面 , 则不论及 , 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
必须指出的是 , 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 , 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 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 , 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 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 ,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诗词七律长征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 , 绵延不绝 , 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 , 气势磅礴 , 可在红军看来 , 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 , 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 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 , 只剩下十几根铁索 , 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 人人心情开朗 , 个个笑逐颜开 。
这首诗写出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毫迈的气概.1023|评论(192)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67条2008-06-07 01:41鲽鹣疏影| 五级【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 , 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 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 , 多少曲折 , 多少悲壮 , 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 , 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 , 并以此来表达心情 , 着重在于侧写 。
而这首《长征》 , 从题目就可看出 , 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 , 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 , 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 , 景致转换向前 , 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 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 , 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 。
那就是“一万年太久 , 只争朝夕” , 要不停步 , 要前进 , 前进 , 更前进 。
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 , 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 , 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 , 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
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 , 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 , 同志们任重而道远 。
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 , 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 。
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 , 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 , 自强不息 , 冲锋不止 , 直到生命的尽头 。
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 , 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 , 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