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打通任督二脉_任督二脉的准确位置图( 二 )


前面我们讲过收颔藏颔开玉枕窍,也就是开神窍 。这个办法是开上丹田窍,也叫开意窍,也叫“展慧中”,也就是展眉开颜,一展慧中,就把上丹田窍打开了;“展慧中”,眉开了,嘴自然是笑口常开 。很多神像是面带慈样的,如果深像闭紧了嘴可就不是面带慈样了,所以修行人嘴不能紧闭,嘴要微张——除非你在“升阳火采药”的时候,要紧闭 。嘴微张,牙轻扣,舌要卷,听耳韵;耳朵叫“听耳韵”,实际上就是返听,好像在听耳内的韵律 。
在长春真人邱处机写的《西游原旨》里,观世音菩萨当时送给唐三藏三个紧箍咒,不是一个,但是《西游记》为了简化它,就只剩一个紧箍咒了 。那么修道的人,这三个紧箍咒的用处在哪儿?第一个是“展慧中”,第二个是“展肩膀”,第三个紧箍咒用在胯上 。
所以修炼的时候,修道人的身体就形成这样一个形状,背张开来像弓,这是弦;我们平时的脊背中间有条沟,这么一戴紧箍咒,这么一合手,背是平的,夹脊窍也就开了 。肩戴紧箍咒,展开夹脊窍,感觉自己的背宽了,背圆了,背张开了 。修炼的时候,一颔首,玉枕接通;夹脊也要通啊,气才能通过,否则它过不去啊 。
这是肩一支 。实际上还有胯一支,也得戴紧箍咒,这叫“敛臀” 。这是第三个紧箍咒,带胯、上敛臀、挽胯,以后我细讲的时候告诉大家怎么修 。
如何打通中脉
我们再研究一下顶窍怎么开 。张三丰祖师讲过,开顶窍叫“全身轻利顶头悬”,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虚灵顶劲” 。其实做起来容易极了,就是收下巴,头轻轻往上顶,一顶以后,气沉丹田,气就下来了;气下来以后,你的手都麻,全身舒服极了,所以叫“全身轻利顶头悬”,就那么简单 。太极拳里讲“虚灵顶劲”,打太极拳头要顶起来,可不能用力,不能僵硬,这么一顶,你的顶窍(阳窍)就开了 。功夫高了以后,大家将来顶窍是出神的(出神就是出现身外身) 。道家叫出“身外身”,它是从哪儿出?从顶窍出 。
九载功圆,则无为之性自圆,无形之神自妙 。神妙则变化无穷,隐显莫测 。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 。故能分身百亿,应显十方,而其至真之体,处于至静之域,阗然而未尝有作者 。此其神性形命,俱与道合真矣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那么顶窍在哪儿呢?很多人都说就是百会穴 。百会穴是两耳间,耳尖向上头上中间的一点,但顶窍并不是百会穴 。它是哪儿呢?它是百会穴前那一点,再往前就是囟门,就是小孩子软塌塌的囟门,顶窍在两者的中间 。练功的人,他这个顶窍(阳窍、灵窍)是软的,因为它可以出灵的,摸上去是软的,只有修道开了顶窍的人才会有,是这么一个道理 。
那么阴窍怎么开啊?简单,“松密处”——放松你的二阴;其实你腰一直,自然就“松密处”了 。
我们道家修炼,在“无为法”阶段之前,“开三丹通三关”,开上、中、下三个丹田窍,然后“打通三关”——就是通玉枕、夹脊和尾闾三个窍 。到了“无为法”的高级阶段,就是开顶窍、阴窍、意窍和总窍 。阴窍在肛门前口,它有很多名字,也叫虚窍,也叫会阴窍,也叫“牝门” 。然后开顶窍,也叫灵窍;然后开意窍,就是通过展慧中开的两眼两眉间的窍——这三个窍开了以后,就叫“神意相会冲泥丸” 。总窍在间脑那儿,相当于松果体,也叫泥丸宫,会有一种神意出现,这就叫“真气” 。真气是这么出现的,一般人看武侠小说,以为任督二脉一通,然后真气就怎么怎么着,其实小说家不知道真气怎么来的 。
《悟真》云:“竹破须半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 。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真铅即先天真一之气也 。观此一切,认凡药为仙药者可以悟矣!——《象言破疑》
那么在“神意相会冲泥丸”之后,得真气了,然后是“真气归中”——这里边有个“玄关一窍”的奥妙 。就是开这三个窍,头一顶,一收颔,展慧中 。
神意相会,真气归中”(归到中脉),这时候,你就不要管它,在无为的状态里让它自动运行 。那么人的中脉,前有任脉,后有督脉,中脉也有九个窍,这九个窍在无为的状态里,它自己会把真气停在某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玄关一窍” 。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 。房中空闭尾闾穴,误钉阎浮多少人 。
缘督子曰:“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玄关一窍 。”所谓阳精者,以其至阳至精,而无一毫阴浊之气也 。即本来刚健中正纯粹之精,藏之则为真空,发之则为妙有,所谓秉彝之良心,又谓道心,非后天至阴至浊之精可比 。夫阳精在人身中,主宰造化,却除诸邪,古人名之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气,其实皆道心阳精之一物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