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 二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
中国古代民间有哪些关于莲花的传统?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 。
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 。
《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 。
”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 。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 。
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
”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
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
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 。
”“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
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现在的苏州灵岩山)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 。
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故宫博物院管藏)则从美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荷花花纹概括形象,龙和螭跃跃欲动 。
可见,荷花被神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 。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 。
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 。
汉以前,我国的荷化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 。
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 。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
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
”;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 。
”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
我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 。
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 。
东汉谯县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 。
荷花遂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 。
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
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 。
朱自清曾写过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 。
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 。
如长安城外东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 。
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 。
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 。
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 。
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 。
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