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议论文语言的“美感”和“文采”就指议论文语言有形象、有气势、有声韵、有节奏 。形象和气势美感更多是与语言内载力有关,声韵和节奏美感更多是与语言外现力有关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通感”和“拈连”这两种方法 。
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一种辞格 。其作用是简洁凝练,生动形象 。一般有比喻的通感和形容的通感两类 。 
(1)比喻的通感: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通感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2)形容的通感: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的通感 。这种通感,从语法的角度看似乎是“病句”,但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巧妙的修辞技巧和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手段在现代诗歌尤其是先锋诗歌中使用极为频繁 。我们可以创新地借鉴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 。 
◎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着眼于视觉“浓黑”修饰着眼于感觉“悲凉”,语言凝练跳跃,表意丰富蕴藉,充满灵动质感,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复杂的信息 。 
◎ 仅仅是寥寥几个音节/已把万物众魂点燃/有一种默契在这里面/ 闪烁季节与羁旅的凄美/和富于弹性的灿烂 。(伍立扬《俳句精神》)
着眼于感觉的“富有弹性”修饰着眼于视觉的“灿烂”,典型先锋诗歌语言的跳跃性语言技巧的运用,使诗句简洁凝练,富有形象美 。
拈连
拈连,又叫“顺拈”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 。构成拈连的甲事物一般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是抽象的,多数在后 。拈连修辞技巧一般有两种方式 。
(1)全式拈连: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 。
◎ 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举着芦竹打着糍粑,打着一个个甜甜的糍粑,也打出了声声合家团圆的幸福 。(江锐《怀念中秋》)
其作用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富有张力 。这种修辞技巧,从语法的角度似乎是“病句”,但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巧妙的修辞技巧和语言艺术 。
(2)略式拈连:省略甲事物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但乙事物必须出现 。
◎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 。(宗璞《紫藤萝瀑布》)
把这种语言艺术手段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特别是用于由概述事例到议论抒情的过渡中,可使文章极为自然和巧妙 。
怎样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伍立扬的资料? 南海夜读记伍立扬古人忠厚“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古人忠厚之处 。
全祖望更以其自先祖至大父的“先人风格”而自勉,“桓溪诸祖,不欲攀外戚之宠,以邀恩泽,相约不出 。
”(桓溪全氏祠堂记)即其诗中谓不愿“因女子”而爬上高位自壮门楣 。
所以明末的时候,全族家庭虽世代做官,却已穷到不可开交了,此是古人奇节孤持之处 。
今则“因女子”而得升迁的苟且下贱之行,吮痈舔痔的乐此不疲,跑官要官,金权征逐者,滔滔皆是 。
所以“天丧斯文人影绝,官多捷径士心寒 。
”(苏和尚)“聪明得福人间少,侥幸成名史上多”(袁子才)这样的感喟已觉无力 。
整治贪官污吏,非待之雷霆莫办,非廉政风暴莫办 。
辛亥功成,北伐以还,不知有多少肥缺等着老同盟会的那些国之干城来填补充任,然而那一代老革命党不是隐身溪曲,就是灌园抱瓮,更有远适边关,垂老投荒,躬行建设至尸骨无还者,他们多数是穷苦万状的汉子 。
以视今日不独霜剑之感而已,不亦惧乎?待人法与读书法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系美国历史上之光焰人物,同时亦一襟抱洒脱之有趣人物也 。
观察人性周至入微,他说:fish and visitors smell in three days.(来客如鱼,三天便臭)言之有味 。
此与观光相似,任何锦绣风景,日夕处之,慢慢也就视而不见了 。
此又与读书极相似,任何美妙著作,昼夜赓续不休而读之,必生厌倦,自然更难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果如是,则非妖孽即愚氓 。
故知读书须用交叉法,一者融会贯通,二者新旧互动,令诸家智慧因疏浚得道而流水不腐,否则也不免“三天便臭 。
”说话之权利伏尔泰说:你说的话我一句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为你争取你说话的权利 。
这段话李敖在其文章中多次引用 。
此种风度中国古学多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