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反思如何写?

这一节课 , 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把握学科特点 , 体现新课程理念 。
我先设计了“谈话激情 , 导入读书”的环节 , 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 。而后 , 在学生读书过程中 , 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
一是深入地读 , 富个性地悟 , 开放地谈 。深入地读 , 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 , 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 , 读得有情 , 有趣 。有思考 。富个性地悟 , 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 , 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 , 是学生读书 , 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 。可以说 , 学生在读书 , 感悟之后 , 各抒己见 , 是很好的互学过程 , 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 , 在阅读中体会 , 领悟 , 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 , 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 , 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 ,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 , 用得精当 。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 , 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 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 。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 , 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 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 。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 , 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 , 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 , 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 , 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 , 效果好 。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 , 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 , 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 。这样 , 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 , 但不是唯一资源 。那么 ,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 , 但不是唯一渠道 。有了这样的观念 , 我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 。一方面 , 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 , 引导学生读文 , 从文中内容想开去 , 适当延伸;另一方面 , 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 。课前 ,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 , 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 , 课后 , 引导学生走近作者 , 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 。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