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反思如何写?( 三 )


二、感受语言 , 体会情感 。
朱自清先生说 , “文章的成功 ,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 , 一是其语言的优美 , 二是其情感的浓厚 , 引导学生深入地读 , 富有个性地悟 , 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 , 倾听作者的彷徨 , 倾听作者的无奈 , 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 。
纵观全文 , 课文语言优美 , 描写形象生动 , 富有感染力 。作者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作形象 , 抒发自己的情怀 。“燕子去了 , 有再来的时候 , 杨柳枯了 , 又再青的时候 , 桃花谢了 , 有再开的时候 。”燕子来了又去了 , 杨柳枯了又青了 , 花儿开了又谢了 , 这本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作者确触景生情 , 追索生命的价值 , 发出惋惜的慨叹 。作者又依托大自然可感的景象 , 使抽象转化为具体 , 思绪化为形象 , 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 可读性 。本文巧妙的用词使句子变得优美 , 修辞手法的运用 , 使句子更生动 , 更能感染学生 。“伶伶俐离”、“跨”、“飞”几个词的运用 , 使看不见的时间一下子成了活泼可爱的孩子 , 既天真又调皮 。设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 , 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
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 。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 , 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 。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的脚步 。”“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 , 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三、读写结合 ,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
叶圣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 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怎样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呢?著名作文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 , 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 ,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 , 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 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 积累语言 。
在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 , 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 我让学生先读文中的句子 , “于是——洗手的时候 ,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 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 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 接着让学生去发现 , 文中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不仅仅是“过去 , 过去” , 还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飞去”、“跨过”、“溜走”等 , 我让学生给自己刚说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动词 , 学生的思路开阔了 , 说得渐渐多了 ,  , 学生兴趣盎然 , 有的说:“聊天时 , 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 , 日子从脚下跨过 。”有的说:“看电视时 , 日子从眼前晃过;写作时 , 日子从笔尖滑过 。”有的说:“跑步的时候 , 日子从跑道上飞过;喝水时 , 日子从水杯里流过 。”有的说:“睡觉的时候 , 日子从梦中溜过;抽烟时 , 日子从轻烟中飘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