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的答题 有没有优美的套话( 十 )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
我是怎样答高考语文试卷的朋友,我有一些不错的资料,用这些材料提供的方法对付高考诗歌鉴赏应该没问题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答题示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