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的答题 有没有优美的套话( 七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
诗歌类高考题如何答,答题技巧讨论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表现手法比如用典故、烘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双关法等等 。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拟、设问、反问、反复比喻、借代等等的 。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
复习时你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性的知识 。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和特点,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就可以了 。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且能指出它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
总之来说,鉴赏古代诗词,重点要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分析此情此景下的意境 。
细细的品味意境,最后联系到作者 。
2.弄清技巧,能很快把握形象特点,辨析表达技巧 3.概括诗歌主旨,联系当下背景,能分清主次,然后再对诗歌进行全面的评价 。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紧扣要求,万万不可不可泛泛而谈; 第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不能单一的考虑一方面,这样可能答出来会导致回答片面化 。
第三是推敲用语,用语要准确、简明、规范 。
这样子基本就可以啦,祝你好运哦
怎样才能找到古诗词赏析的选择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 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