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41年周朝发生了什么?公元前841年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一年( 二 )


其实,司马迁的做法是对的,因为空白总比瞎编好 。司马迁坚守着编订纪年必须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的原则,而他当时掌握的可靠纪年资料又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也就是说,司马迁仅追溯到700余年前的具体年代,再往前,即夏商周的记载,仅有世系(各个王在位的先后顺序),而没有具体年代 。本来,司马迁认为自黄帝时代以来应该就有历史纪年,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也是有纪年的;可是他在写《史记》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历史记录不全,说法也各不相同,模糊不清,真实的纪年没法确定;只有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后的纪年才是连贯一致的,可以确定的,于是他只能以此为开头编订纪年 。
3、公元前841年的齐国发生了什么?其实,周朝从周成王、周康王开始就出现了社会矛盾激化的局面 。到了周穆王时期,贵族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一些衰落的贵族和士人的社会地位随着财富的缩水而不断下降,渐渐的和城内的平民杂居 。
另一方面,即便有嫡长子制度最为保障,周朝依然出现了宗亲政变继位的情况 。后来周夷王在地方诸侯的帮助下夺取了王位,但这样却导致地方上的大诸侯不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周夷王继位的时候,周朝不论内外,都已经处于矛盾的一个临界点了 。
此时,地方上的诸侯出现了大鱼吃小鱼的局面,强国日益无视周朝权威 。一次,周夷王为了树立威望,用鼎烹杀了齐哀公,并立其弟齐胡公为新任齐侯,齐胡公继位后将齐国的都城从营丘(今临淄)迁都自己的封邑薄姑(今临淄西北五十公里处) 。但事后不久,齐哀公同母弟姜山又发动政变击杀胡公,自立为齐君,这就是齐献公 。
齐国的此次兵变,根本没把周朝放在眼里,齐献公不仅绕过周夷王,还把都城从薄姑迁回营丘 。此外,齐献公将齐胡公诸子尽数驱逐出齐国,并扩建营丘城,因营丘临靠淄水,故改名为临淄 。

  1. 齐文公时,齐国内乱终于有所平息,齐国也渐渐平稳发展起来 。到了齐桓公时期,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地盟会,齐国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