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武陵春出自于哪里( 二 )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 。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 。
《武陵春》一词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 。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 。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
《武陵春》赏析
李清照
作者介绍
见《如梦令》 。
解题
武陵春,词牌名,应取意于陶潜《桃花源记》,因该文开头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句 。清·万树《词律》中此词四十八、四十九两体 , 皆押平韵 。
据考证,此词作于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流寓浙江金华时 。时年作者五十二岁 , 丈夫已去世六年,宋朝已成偏安之势,北方沦为金人统治多年 。国破家亡,羁旅天涯,故有此愁泪之作 。
注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尘香:尘埃中也夹杂着花香 。花已?。夯ǘ训蚵浯?。倦:打不起精神,懒得 。物是人非:物品仍在,人却走了;指丈夫去世 。○人老心死 , 了无生气 。
上半阕触景生情 , 不胜哀痛 。
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双溪:在金华城南,因为两河汇流而成,故名双溪 。拟:准备,打算 。○忽动游春之思,情绪起伏 。只恐双溪舴艋(zé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只怕 。舴艋舟:形似蚱蜢昆虫的小船,极言其小 。○又转入愁情之中 。
下半阕忽动青春之思,转而又被愁绪击垮 。
译文
风停了,尘土中裹着花香,春花凋残殆尽了;天晚了,连梳头的心思也没有 。故物犹在,昔人已逝,啥事也不想干 , 想絮叨几句往事眼泪却(不争气)先流了出来 。
听说双溪景区春色还好 , 也曾打算去划船的 。只怕双溪里的蚱蜢大小的小船,载不动(我)这样多的愁思 。
简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这两句诗可以作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生活巨变之后的李清照思想的概括 。她的高贵生活连同笔下的绮罗香泽之语、“海棠”“藕花”春情,都成了不堪回首的过去 。诸多变故中对她打击最大的是与恩爱无比丈夫的人鬼殊途,使其有“钟子期死,伯牙终生不复鼓琴”的心死之悲 。她顽强生活下来的动机之一就是用诗文来撰写她的独特“回忆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