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四 )


关于戏曲艺术的程式性特点 , 在前文中已经提及 。作为戏曲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音乐 , 所具有的程式性特征 , 是十分突出的 。
戏曲音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 形成了自己都特思维方法和表现技巧 , 每一个剧种都有自己的常用声腔、常用板式、常用曲牌、常用锣鼓经、特殊的主奏乐器、特有的演唱技巧 , 形成了相当稳定的格式 , 这就是戏曲音乐的程式 。它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飞跃 , 是戏曲音乐遗产赖以继承和发展的基础 。关于戏曲音乐的“程式性”特征 ,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1)“曲调框架”的“程式性”特征
例如把戏曲曲牌体中的每一个曲牌 , 板腔体中的每一种腔调、板式作为一个曲调框架的话 , 则在每一剧种的各种曲调、腔调、板式中 , 都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规程和法式 。主要体现在剧本的结构、句式、起落音、板式、起落音的板眼位置等方面 。依循其规范的规律 , 加以承认;如果与法式相左 , 则不予以承认 。例如在京剧唱腔中 , 上下句是一种程式 。不管是二黄、西皮 , 都由上下句组成 , 而且上下两句区分的很严格 , 需要用各不相同的乐音来结束尾音 , 上句常落于非调式主音 , 下句必须结束在调式主音上;乐句的句法结构也很规范 , 一般二黄的句法结构规律为“板起板落”.
(2)戏曲曲调连接的“程式性”特征
在艺术者的演出实践中 , 演员们对于曲牌、板式的组合方式和运用方法已有了经验和技巧 , 并基于戏曲运用的“逻辑性”要求 , 已形成一套常有的规律 。比如在戏曲曲牌联套体的唱腔结构中 , 对于各种套数的构成都有一定的程式 。戏曲套曲在形式上有长套和短套之分 , 其组合方法必须前有引子 , 后又尾声 , 中间点缀以若干的支曲牌 , 称之为“正曲”或“过曲”;套曲内部曲牌的选择和运用 , 要注意宫调的协调运用 , 通常只限于同一个宫调 , 有时也可以用上二或三个 , 但一定是近关系调 。套曲还需要注意板式变化、引子、尾声的曲式结构 , 通常引子、尾声的曲式结构为散板 , 过曲部分与各曲牌之间的先后也有一定的章法 , 原则是慢曲在前 , 然后是中速 , 最后是急曲 。全套套曲形成“散、慢、中、快、散”的节奏变化顺序规则 。
(3)“整体布局”的“程式性”特征在传统京剧唱腔中 , 二黄、西皮是不能用在同一场或同一折中 , 也不允许二黄与西皮直接相连接 。在许多曲牌联套体的剧种中 , 对于各种行当角色的曲牌的分别使用也有规定 , 某些曲牌只为某些行当演唱 , 其他行当不可以混用等等 。戏曲的这些程式性规范都有其相对性 , 随着历史的推进 , 戏曲程式也在不断的发展 , 变化和更新 , 旧的戏曲程式在经过以后的不断完善后又变成新的程式 , 为后人使用不断加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