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二 )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中庸之道”是处理人与人、人和社会关系达到和谐境界的最高原则和最高境界 。孔子把它称作为最完美的道德,“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何谓“中庸”,宋代理学家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可见,中庸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人们在为人处事上思想和行为的适度和守常 。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儒家重义思想,其理论直接根据即其“仁”的学说 。仁,《说文》释:“亲也,从人从二 。”由此释义可知,仁学本身就是处理人与人关系,所以有人说:仁学即是人学 。《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之多 。其中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是完全相同的 。仁是孔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
核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有人认为是“天人合一”,有人认为是“和谐”,有人认为是“忠恕”我认为,这些只是枝干或者皮毛,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并不像有些人自作多情地认为的那样温情脉脉、馨香沁脾,而是面目狰狞、浊臭逼人的 。
请看近代著名的儒学名臣曾国藩给他儿子的家训是怎样说的
尔当谆嘱三妹,柔顺恭谨,不可有片语违忤三纲之道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 。故传曰:“君,天也;父,天也;夫,天也 。”仪礼记曰:“君,至尊也;父,至尊也;夫,至尊也 。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尔当谆劝诸妹以能耐劳忍气为要 。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 。
曾国藩的上述一席话说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他不愧为深得儒家学说真传的一代名臣 。
曾国藩的话话说得简明一些,那就是:“三纲”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其他的理念都从属于这个“纲”(用伟人的话说“其余都是目”) 。凡是超越或者违背这个“纲”的都为“天理王法”所不容,必欲除之而后快 。尽管纲常中也有一些“人情味”的因素,但是那主要是起着维护社会特别是官场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作用 。作为维护封建社会“家天下”和等级制度的“指导思想”,它根本不可能蕴含自由、平等的现代理念,更不具备当代中国最需要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 。一个以“秦政”为代表的封建政治,一个以孔学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就像一硬一软的两把“刀子”,戕害了中国两千多年,使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平面循环、长期停滞的状态,正如黑格尔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 。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所以从整体上讲,“三纲”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意识形态已经属于“博物馆政治思想”了,一切想让它乔装打扮起死回生的想法和做法(例如倡导“尊孔”、“读经”之类)都是愚蠢的,也是徒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