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江的诗句( 三 )


通过比较,还可以看出唐代诗词中的大江与宋朝诗词中的大江是有明显差别的 。
唐诗中的大江,多是作者寄情于江,咏江抒情,在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
而宋代的诗词中,作者往往借大江评古论今、钩陈咏史,议论的成分更浓一些 。
例如,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前四句描绘出了一个雄浑阔大的大江东流景象,后四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凄怆之感 。
景与情形成鲜明的反差,以大江反衬自己的心情,感伤之情流露于笔端 。
再看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
"写洒泪送别,江上遥远的"一帆远"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所创造的意境是相同的,烘托出了作者惆怅的心情 。
而宋朝的诗词则不同,虽也常有写大江雄浑壮美的佳句,但多是直抒胸意 。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书画难足 。
今往昔,繁华兢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作者登高望江,触景生情,怀古感慨,以六朝历史提醒当代统治者,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患 。
再举一首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词中议论时事,感慨国家战乱 。
其内容与辛弃疾的著名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异曲同工 。
从上面两首宋词可看出,宋代诗人写大江评古论今较多,这与唐代诗的风格明显不同,宋诗多议论在写大江的词中也见一斑 。
关于祖国大江大河诗句有没有?至少五句! 下有苏杭 。
(苏州)姑苏城外寒山来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杭州:上有天堂,未至已先惊,槎牙似雪城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苏州 。
白浪横江起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春 。
天地风霜尽,神州气象新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长江: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乱石穿空,惊扁舟转山曲
我要描写大江大河的诗歌啊!!!!!!文章也行,不过要短一点 。
...看长江 滔滔不绝的浓情 与阴霾连接在一起 而江面是一种情怀 闪动着深意 吐露出深沉 在情怀深处寻觅 无数场景在起伏 最终又消散了踪迹 心儿在浪涛中前行 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份快意 合唱出回忆的歌声 成为奔涌的甜蜜 长江是华夏的奇丽腰带 束在每一个国人的腰际 长江 像一条巨龙 同黄河一样 从世界之颠 奔向东海 它的滚滚波涛 一泻千里 勾勒出 中华三千年的画卷 西藏之源 雪被林被 一望无际 似白色的洋流 如天堂的圣席 迁东至川 故国旧土 山川宏立于平原 卧龙下 几万万庶民 也是依江而生 靠江存留 古三国时 先帝以江图发展 孔明北伐曹魏 领军马计万 何不食之以江水? 略东方 江下游之域 两岸风景 如光似景 朦于烟里 笼于雾中 楼塔 奇地叠起 落落重生 啊,长江! 你是中华之长江 你孕育了万万民众 劳苦功高 啊,长江! 你是伟大壮美的母亲 用你那甘甜的乳汁 哺育 江干两方 平民百姓 才子佳人 国家之栋梁!
有关黄鹤楼的诗句 《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