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十 )


显然 , 周老师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 熟知文本和大纲 , 对课文重点、难点把我得很好 , 教学轻车熟路 。教学中 , 抓住“石猴怎样出世?”和“怎样称为猴王?”两个重点 ,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文是是古代白话文 , 语言很精辟 , 长短句结合多 , 读起来比较拗口 。周老师给足时间让学生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 充分读文 , 实现与作者、文本间的交流 , 机器求职、阅读的愿望 。
周老师在辅与学的方面处理的恰如其分 , 既突出了教学重点 , 有突破了教学难点 。虽然《西游记》是古代白话文 , 但它的语言较现代白话文 , 甚至其他名著的语言风格都有很大不同 , 语言很精练 , 古文味很浓 , 生僻字较多 , 学生读起来较拗口 , 难理解 。教学中 , 周老师特意把个别生字词出示 , 让学生熟记、理解 , 突破障碍 。
在教学课文时 , 抓住“食草木、饮涧泉 , 才山花 , 觅树果;与狼虫为伴 , 虎豹为群 , 獐鹿为友 , 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吧 , 朝游峰洞之中 。”让学生反复朗读 , 理解意思 , 发现其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 动宾结构的词句 , 且长短句结合的文法 , 感受语言的精炼优美、节奏感强 , 激起阅读的兴趣 , 提高赏析、审美的能力 。在让学生学习“石猴怎样成为猴王?”时 , 抓住石猴的语言“大造化!大造化!”、“我进去!我进去!”、“没水!没水!”等等 , 让学生品读 , 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 感受优秀作品语言简练、明快、干脆、富有感召力的特点 , 感悟石猴的聪明、机敏、勇敢的特点 ,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 激起于都的愿望 。
这节课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
1、在课堂中 , 怎样有效地实现、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尤其对这样一篇容量大、赏析价值高 , 却只有一课时教学时间 , 怎样做到短时而有效?
2、怎样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该讲哪些 , 讲到什么程度 , 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3、用什么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阅读?通常在课末 , 教师都会推荐一些书目 , 让学生课外自主地去读 , 但是往往有缺乏后期的引导与监督 , 能做到课外阅读的较少 。所以怎样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 维持阅读的动力 , 养成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