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经典谚语!!!!!!( 十 )


1、创设情境 , 导入新课 。
教学实践证明 ,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而又急切渴求寻根刨底的教学情境 , 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状态 ,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自学主动地探求新知识 , 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境界 。
名言警句往往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 顺利引入新课作用较大 。
如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内容 , 我就利用教材中“笑一笑 , 十年少;愁一愁 , 白了头”这一名言直接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笑一笑 , 十年少;愁一愁 , 白了头’这句老话 , 说的是人的心情舒畅、愉快 , 就能延缓衰老 , 保持青春;而终日忧愁、郁闷 , 则容易迅速衰老 , 早生白发 。
古人的这句话说明情绪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 。
我们要健康地成长 , 就要尽可能多一些乐观 , 多一些欢笑 , 减少烦恼和不快 。
但是 , 生活能永远阳光灿烂 , 没有风雨吗?人生道路真能一帆风顾 , 没有困难和挫折吗?显然不会 , 因而 , 每个人就要努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这样便自然引入新课 。
2、概括提炼 , 揭示主题 。
有些名言警句本身是课本内容演绎、归纳、解释、论证的结果 , 当然可以作为相关内容的主题;而且这种概括自然有力 , 言简意赅 , 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 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懂得人生哲理 。
如在“身边的诱惑”教学内容中 , 结尾有一句“学如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 , 易放难收” , 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概括 , 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 学会拒绝各种诱惑;否则 , 沉迷于闲逸游戏 , 就会荒废学业 , 最后收也收不住 , 成为一个社会的废人 。
在教学过程中 , 我通过这样的引用讲解 , 较好地揭示出教学主题 。
3、调节情绪 , 活跃气氛 。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
”然而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会自然形成 , 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
教师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制造和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 , 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 , 从而自然融入教学主题 。
而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 ,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
名言警句琅琅上口 , 简约而有力量 。
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 , 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气氛的作用 , 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 唤起学生的兴趣 。
例如 , 在组织学习“做学习的管理者”这一内容时 , 我适时地引用了一些名言警句:“有些同学执行学习计划时 , 往往拖拖拉拉 , ‘弹性’太大 , 总认为‘明日复明日 , 明日何其多’ , 殊不知‘我生待明日 , 万事皆磋砣’ 。
可是也有不少同学认为‘盛年不重来 , 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 , 岁月不待人’ 。
那么 , 同学们 , 平时你是怎样安排时间的呢?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层浪 。
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 , 课堂气氛也便活跃起来了 。
4、印证教学内容 , 增强说理效果 。
作为一门德育课程 , 纯粹的理论阐述或逻辑演绎会扼杀这门学科的活力 , 以此为基础的书面考试更难显现实际的教学效果 , 而以相关名言警句加以佐证 , 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 , 课本的要求并非是死板的教条 , 而是前人在实践中遇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宝贵总结 , 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探索成果 。
这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真实感和实用感 , 不再认为是空洞的说教 , 这是学习动力的重要之源 。
例如 , 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最后一目“多实践、多锻炼” , 教材最后引用了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 , 少壮功夫老始成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 , 不断实践 , 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这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