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胡蓝之狱的前因后果_胡蓝之狱哪个朝代( 二 )


胡惟庸案也一样,不过是一场皇权与勋贵集团的较量,最终都以皇权胜利为告终 。而朱元璋也因此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护住了朱家的天下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因为大肆诛杀功臣,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局面 。
“胡蓝之狱”得与失
在“胡蓝之狱”发生的前后,朱元璋开始让他的儿子拥护卫军队,去镇守地方,如果朝中出现了奸臣,诸王可以奉皇帝之命,率兵靖难 。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第一次分封藩王,一个封了九个亲王,分别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檀 。
这一次分封最为重要,朱元璋把年纪最大的几个儿子都封到北方重镇,以此来巩固大明江山 。这些藩王有官属,有军队,对当地的军事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牵制 。
其后,朱元璋又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封 。至此,朱元璋可以说利用藩王就藩,诛杀功臣,重镇完成了“功臣戍镇”向“亲王戍镇”的转变,这是明朝军事上一大重要的改变,其目的是巩固了皇权 。
但是,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帝制时代,皇位的吸引力太大了,仅仅依靠亲情来维系是不可能的 。而且,朱元璋诛杀了大多数功臣,虽然削弱了功臣的权力,但是也助长了亲王势力 。
在胡惟庸案中,朱元璋诛杀的功臣名单除了胡惟庸、涂节、陈宁外,还有功臣,高达二十余人,其中包括了韩国公李善长,列侯胡美、唐胜宗、陆仲亨、费聚、顾时、陈德、华云龙、王志、杨璟、朱亮祖、梅思祖、陆聚、金朝兴、黄彬、薛显,都督毛骧、陈万亮、耿忠、於琥……
而在蓝玉案中,牵扯出了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怀远侯曹兴、宣宁侯曹良臣、西凉侯濮玙、东平侯韩政、全宁侯孙恪、纳哈出的儿子沈阳侯察罕、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还有都督黄辂、汤泉、马俊、王诚、聂纬、王铭、许亮、谢熊、汪信、萧用、杨春、张政、祝哲、陶文、茆鼎十余人,这些人大多数都蓝玉的部下 。
明初,朱元璋封公侯伯57人中,经过“胡蓝之狱”的清洗,可以功臣尽损,能够善终的也就是寥寥几人,《明史》载“于是勇力武健之士芟夷略尽,罕有存者” 。
这时,功臣戍守重镇的局面全部终结,功臣也尽死,已经没有人可以和亲王一战,假如朝廷不给力,势必会造成“强枝弱干,尾大不掉”之势,甚至丢掉皇位 。
最终,朱允炆失位,也证明了朱元璋的计划是失败的 。在巩固皇权,打击功臣势力之时,朱元璋也造成了一个新的局面,亲王势力日益膨胀 。
谁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由上文的“得与失”来看,“胡蓝之狱”虽然巩固了皇权,但也造成了亲王势力的上涨 。所以说,在“胡蓝之狱”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亲王了,不仅地位提高了,手中所握的权力也提高了 。
在朱元璋的计划中,以亲王守卫大明江山,并不是天方夜谭 。只要中央朝廷足够强势,“强枝弱干”的局面就不会出现 。其次,多个藩王就藩,就算其中有一个造反,其他的藩王也不会同意,必定会响应号召,共同御敌 。
但是,在朱标去世后,二哥朱樉也去世了,再接着三哥朱棡也去世了,四哥朱棣就成了大哥 。在朱元璋的儿子中,朱棡和朱棣是最为受到重要的,两人的军事才能也高,早早就率军去迎敌 。朱棡的存在,无疑是对朱棣的种牵制,可是现在这个牵制没有了 。
这样一来,一旦朝廷的政策涉及了藩王的利益,没有了功臣和藩王的限制,那么朱棣造反就成为了一种可能,而且是极大的可能 。换而言之,“胡蓝之狱”中最大的受益者应是朱棣,特别是蓝玉案 。
在朱棣登上皇位后,对《明太祖实录》、《奉天靖难记》进行了的修编,更是对蓝玉案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不在《逆臣录》中的常升也被列为蓝党,冯胜更是不明不白地被召回宫中赐死 。而常升、蓝玉和冯胜都是太子朱标一党,他们入狱,对朱棣来说,无疑是个极好的信号 。
其次,《奉天靖难记》中还记载了很多太子朱标与蓝玉的对话,都是如何赞美朱棣的言语,是个“君子”、“得人心” 。同时,又记载了朱标和蓝玉等人“日夜构隙,求所以倾上(朱棣)”,蓝玉与朱棣的关系并不好 。
由此可见,朱棣是十分忌惮蓝玉的,而蓝玉被诛杀,无疑巩固了朱棣的位置,再也没有人会对朱棣造成威胁了 。
所以说,“胡蓝之狱”的最大受益者是亲王,而蓝玉案的最大受益者应是朱棣,后边靖难之役中,朱棣才可以无所顾忌地夺得了皇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