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通知》教学设计如何写?( 二 )



《黎明的通知》教学设计如何写?


教学设想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引领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他的诗将现实的内容和艺术的技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其诗作中的时代意识非常强烈,蕴藏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感情,·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 。《黎明的通知》这首诗以欣喜的心情告诉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民:黎明就要来了,如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新中国就要诞生 。在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诗歌中的感情和韵味 。
课时安排
2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 。因家中听信算命先生所谓“克”父母的诳言,艾青被寄养在一个贫苦农妇家里生活了五年 。少年时喜爱美术,初中毕业后考入了国立西湖艺术院 。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艺术,在巴黎度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 。1932年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成为鲁迅支持的美术团体“春地画会”的成员,不久便被捕入狱 。由于监狱生活的限制,艾青在艺术道路上出现了从绘画到诗歌的转向,发表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雪》
三、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韵味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学生听完后,摘抄诗中的优美词语:
祈愿照引汹涌沉浸困倦呻吟沦亡流离
2.学生齐读诗歌 。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慰安渗合虔诚慈惠期待
1.指多名学生分章节朗读全诗,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
2.采用问题组合的方式,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
(1)第一层次问题:
①迅速回顾课文内容,然后复述整个诗歌的基本内容,以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 。
②指名学生复述,然后回答: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划分诗歌的结构层次 。
③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第二层次问题:
①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②请默读诗歌第8—16、第30—31等章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黎明所需要的欢迎场面的特点 。
③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④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⑤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