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大竞技场|古罗马斗兽场( 三 )


古罗马大竞技场|古罗马斗兽场

《角斗士:历史上最致命的游戏》,作者: 菲克梅杰,译者: 李小均,版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乐此不疲的围观者
有了视死如归的角斗士,一场激烈的角斗士表演还少不了场外热情似火的观众 。
在决斗场上,每一个民众都参与了战斗 。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决定战斗的结果和角斗士的生死——通常而言,当厮杀进行到最后阶段,胜者将给出致命一击,而败者将勇敢赴死,但也存在少数情况,胜负已定但败者却一息尚存,他跪地求饶请求留自己一命 。此时,裁判便会请求游戏主办方(通常是皇帝)作出裁决,尽管皇帝可以自行裁决,但他常常转而求助观众 。
这是罗马群众为数不多拥有权力的时刻,他们的声音在此时决定了角斗士的生死 。他们用鼓掌或嘲笑的方式来表达意见 。如果观众大叫“让他走”、“赦免”,并将大拇指朝上竖起,就说明这个角斗士可以活着回到角斗士学校;但如果角斗场上回响着“割喉”的吼声,观众的拇指全部朝下,他就只能等待胜利者用刀割破自己的喉咙,在受刑时,群众还会幸灾乐祸地高呼“活该” 。
除了手握生杀大权的参与感和权力感,后世的学者和读者仍然难以理解,为何自诩文明、举止高雅的罗马人会沉迷于观看角斗士短兵相接、血肉横飞地搏斗,为野兽张开血盆大口将囚犯撕扯成肉块吞下而叫好?
古罗马大竞技场|古罗马斗兽场

《回到罗马做主人》,作者:[古罗马]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Marcus Sidonius Falx) /[英]杰瑞透纳(Jerry Toner),译者: 高瑞梓,版本: 低音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1月
这也是当时某些人的困惑 。古罗马基督教作家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一书中就记录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来自北非的富家子弟埃利普的故事:埃利普初到罗马时,就对残暴的角斗士表演深恶痛绝、避而不及 。但有一次,埃利普被几个学友带到斗兽场 。他被要求观看一天的死亡游戏,以此证明是否言行一致 。到了斗兽场,埃利普紧闭双眼、紧捂双耳,却还是躲不过身边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 。当他睁开眼,就感受到巨大的冲击,“随着血的出现,他畅饮了一口非人性的烈酒 。他无意识地加入了观众疯狂野性的狂欢,一饱眼福,观看这罪恶的游戏,沉溺于血腥的感官刺激 。”等到表演结束,他已判若两人,从此沉醉于角斗士表演 。
这个故事足以证明,角斗士表演的魅力不可抗拒,即便最排斥它的人,也难逃其诱惑 。一方面,如杰瑞透纳所言,罗马社会从来就不相信人人平等,他们征服异邦、惩罚奴隶、竞选组长,勇敢、力量、胆识才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耀,而角斗士正是这种“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对观众而言有着永恒的诱惑 。另一方面,对于当时的罗马底层群众而言,酷刑与体罚并不仅仅存在于角斗场,更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家常便饭 。公开处决罪犯,既惩戒了罪行,也为同样遭受暴力的底层民众提供了宣泄情绪的出口 。同时,它还能杀鸡儆猴,维护罗马社会的长治久安 。
直到公元3世纪之后,罗马帝国遭受内忧外患,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再也无法负担网罗珍禽异兽和维持角斗士学校的巨大开销,角斗士表演才逐渐走向没落,民众转百思特网而寻求更廉价的娱乐方式 。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3月12日“罗马人小日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