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诗词鉴赏( 五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
...
秋雨绵绵催人寒,落叶纷纷怜人怀 。
满山白雪若在时,不知何期花满枝...深秋以至,寒冬不远 。
白雪未化,遥想春天 。
若是指人生:作者现在遇到了困难!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困难可能还会有所加剧!但奋斗的意志尚存,只是在困难中期盼遇上好人、好事、好运气,使自己尽快的好起来 。
若指感情:也是因为一些原因,感情或婚事上遇到了很大阻力,一时半会儿不好解决,在期盼转机的出现 。
诗词鉴赏中的“点染手法”是什么意思? 诗词鉴赏中的“点染手法”是先点出主体重点,然后再对其细节进行详细的渲染描写 。
1、点染中的“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 。
2、点染是一种写情写景的手法,可以先“点”后“染”,也可以先“染”后“点”,也可随“染”随“点” 。
凡是“点染”之处,都可以从“情”和“景”的角度进行赏析 。
3、“点”与“染”相辅相成:“点”因“染”才有依托;去掉染,就显得空洞干瘪,索然无味 。
“染”因“点”才显得深刻、厚实,才能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
4、“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
简要分析《滞雨》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滞雨》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羁旅诗 。
抒发因雨滞留而愁不得归乡的苦闷心绪 。
所谓“滞雨”即因雨而停滞之意,可诗的首句却不说“夜雨滞长安”,反而说“滞雨长安夜”,于是,“雨”也因“滞”字多了几分厚实、缠绵的质感,让人觉得有无法排解的凝重 。
有雨的夜向来最引人迷醉,最让人动情,因为夜晚、雨水总是让人与怀念结合起来,这怀念因夜而深远,因雨而厚重 。
更为重要的是,有雨的夜总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属于倾听的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