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首描述人与人思想相通认识一致的诗词( 二 )


苏轼签判凤翔其间,“王彭(大年)为监军 。
与彭游甚密,彭为言佛法” 。
苏轼自己在《王大年哀词》中也回忆说:“每为出一篇,辄拊掌欢然终日 。
予始未知佛法,君为言大略……予之喜佛书,盖自君发之” 。
苏轼早在之前就已接触佛学典籍,并坦率地以“喜”字系之;加之向他“言佛法”之人是与之亲密无间的王彭,可见苏轼从一开始对佛学及其爱好者都充满了好感 。
另外,从《中和胜相院记》开头所引述的成佛经过来看,他不但熟知佛经阐述的苦难解脱之道,还交结惟度、惟简等僧侣多时 。
在这种情况下,居丧其间的苏轼对佛家经典绝非一知半解,相反早已对此饱有浸淫 。
通观全文,绝大部分的篇幅,是对“弃家毁服坏毛发”的佛教招人入教的合理性,以及自己不学无术反靠装神弄鬼欺世盗名的部分教徒的讥讽,至于佛学所被斥“荒唐之说”的池鱼之殃,则更像是一笔带过的意外 。
所以,《中和胜相院记》并不像作者笔下激烈的言辞那般对佛教、佛子和佛学没有区别地大加挞伐 。
他的笔伐口诛,主要是对干扰正常农耕赋役生活的佛教活动、滥竽充数的僧侣宗教文化素养的担忧,以致言语锋芒过处,兼及佛学 。
实际上并非刻意针对之 。
记文末尾所述在胜相院中的见闻似与主旨无干,而试结合其中隐...
找一首描述人与人思想相通认识一致的诗词

很喜欢东坡,对他的词有些理解不到位 。
求苏轼《虞美人》(归心正似... 虞美人·述怀宋代:苏轼归心正似三春草 。
试著莱衣小 。
橘怀几日向翁开 。
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
禅心已断人间爱 。
只有平交在 。
笑论瓜葛一枰同 。
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
译文马中玉探母归心如三月春草之盛,像老莱子著小儿衣以取悦父母一样孝敬父亲;像三国吴人陆绩六岁见袁术时,悄悄怀揣三枚橘子,欲归送母亲;又像晋人王坦之不速归探父怀祖,父亲便要瞪眼发怒了 。
我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 。
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 。
看一下《灵光》新赋,颇有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
注释⑴虞美人: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
⑵三春草:意谓探望母亲的归心如春草越来越盛 。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⑶橘怀:用陆绩怀橘故事来比喻马中玉孝敬父母 。
《三国志》卷五七《吴志·陆绩传》:“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 。
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 。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
术出橘 。
绩怀三枚;去,拜辞,鼬 。
术谓日:‘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日:‘欲归遗母 。
’术大奇之 。
”⑷怀祖句: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卷七十五:“坦之还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 。
”瞋(chēn):瞪眼发怒 。
⑸禅心已断人同爱:意谓自己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 。
⑹笑论瓜葛一枰同:意谓不论什么关系都一视同仁 。
瓜葛:瓜、葛是两种蔓生的植物,蔓生纠结,比喻各种亲友关系 。
⑺灵光新赋:指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 。
创作背景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当时苏轼的友人马中玉辞掉官职回家探望母亲,为表达马中玉的孝心,苏轼作了这首词送给他 。
...
求毛泽东井冈山时间的诗词并赏析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
岿(kui1)然:高峻独立 。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
【译诗】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 。
黄洋界上我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