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 二 )


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 。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 。
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
苻坚中箭而逃 。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3、风声鹤唳 典故: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 。
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 。
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 。
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 。
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 。
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 。
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
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 。
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
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
4、踉踉跄跄 典故: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 。
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 。
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

关于淝水之战的成语 投鞭断流原指将所有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断水流 。
后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
围棋赌墅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 。
草木皆兵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风声鹤唳苻坚的溃兵听到风声鹤叫,以为是追兵呼喊 。
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淝水之战》文言知识,一词多义1.其 ①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将然语气,将要,打算)②昔朕以……,卿其勉之(希望,命令语气,译作务必,一定 。
)2.去 ①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走,离开)②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距离)3.信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②今陛下信而用之(信任,相信)4.兵 ①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兵器)②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士兵) ③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军队)5.而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并列关系)②见棠姜而美之(表顺承)③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表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