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古代诗词的美感特质( 二 )


许世瑛先生那时还担任台湾教育广播电台的大学国文的课 。他本来就是深度近视,后来越来越严重,就让我替他教,所以我又教了大学国文的广播的课程 。几年之后,成立教育电视台,又把我拉去讲《古诗十九首》 。从1945年,我一直未曾间断地教了六十年书 。这六十年,真的和人家比起来,我等于多教了一倍,人家教一个学校,我教三个学校,在北京是三个中学,在台湾是三个大学,后来在加拿大,虽然没有长时间的兼课,但是我就开始经常回国,又在国内教课 。每年3月下旬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放假,我就回国讲课,有的时候是利用休假一年的时间回国讲课 。所以,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 。
“我的一生都不是我的选择 。我去加拿大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谁让我结了婚呢?我结婚的先生也不是我的选择 。”
■:后来您到北美,好像也是因为教书的缘故 。1966年,您到北美,是否可以看做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当时是怎样一种机缘,直接就到哈佛去教书了?我觉得这次转折,不仅对您本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而且,对于20世纪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和中西文化交往甚至也有着某种特殊的意味 。
□:不错,这里的确有一段因缘 。当时内地是不跟资本主义国家来往的,而那时资本主义国家研究汉学的人,主要都是学古典的,对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不是很看重,以为中国的文化就是古典,所以研究汉学的大多是学古典的 。他们当时不能到内地,就只能到台湾来 。跑到台湾,就不得了,三个大学,都是我在讲,诗、词、曲,杜甫诗苏辛词,还有大学的广播国文,电视的古诗,都是我在教嘛 。他们就跑来听我的课 。那时台大与美国的密歇根大学有一个交换计划,密歇根大学就提出要把我“交换”去,钱思亮校长就同意了,我也答应了 。钱校长要我补习补习英文,我就真的补习啊,学了差不多半年多 。
当时凡是要交换到美国去的人,都有一个interveiw,就是面试嘛 。当时美国在台湾有个“在华协会”,协会的主任是台大历史系的教授,叫刘崇钅宏,面试由他安排 。去美国的人很多,都在那天用英语面谈 。给我面谈的,是哈佛大学远东系的海陶玮教授Hightower(James R.Hightower) 。海陶玮是研究中国古诗的,他问了我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这些我很熟悉,当然不成问题 。下午,刘先生叫他的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刘先生约你晚上和海教授一起吃晚饭 。晚饭时,海教授就和我谈了更多关于中国旧诗的问题 。晚饭后,刘先生叫了一辆计程车送海教授和我,那时海陶玮全家都在台湾 。在车上,海教授就问我,将来你愿不愿意到哈佛大学来?我想哈佛大学这么有名,有机会我当然愿意去了 。我回家了,但是海教授却没有回家,他叫计程车又开回刘崇钅宏那里,他说哈佛要请叶嘉莹 。刘先生就叫秘书通知我这件事,并且说,如果我愿意去哈佛,就去跟钱校长说一声,叫另外一个人去密歇根 。
第二天我去找了钱校长 。当时在台湾,中文系也是有很多人愿意出国的 。但是钱校长很生气,他说,你怎么这样?我从去年就告诉你,我们交换的是你,现在都快要走了,你要改变,可是我不能跟密歇根失信 。于是我就告诉海教授,说我不能去哈佛 。当时海教授正在研究陶渊明,正在写一本书,所以急着让我去,可以和他讨论嘛 。海陶玮说,密歇根不是9月才开学嘛,台大6月就放假了,你就先到哈佛去两个月 。1966年的那两个月,我就在哈佛跟海教授一同研究陶渊明 。本来,海陶玮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会讲汉语,可是我们在一起做研究,他不讲汉语,而是要我讲英语 。这样倒使我的英语有了提高 。
9月到密歇根,一年后期满,台湾派另外一个人来,我没有延期,按海陶玮教授所说,又回到哈佛 。这次就不仅是研究,而且还讲课 。
■:十多年前,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谢景林先生写过一篇关于您的长篇报告文学《明月东天》,说到1968年您“准备再度飞往哈佛之际,却遭到意外的打击,因种种阴难未能成行”,您本人在一些叙述中,对这一节好像也讲得比较含糊 。我倒是记得以前您曾对我讲过,当时是因为一些偶然的事情,没有直接去成哈佛 。
□:第二年,哈佛是给了我聘书,我就到美国在台湾的领事馆办签证 。我本来第一次出国有签证,而且是多次出入的签证,所以如果我一个人去美国,是不需要再签证的 。可是这次我要接我父亲,要给他办签证 。可是签证官说,你们全家都走,那就是移民了 。我不能给你用这个访问的签证了 。——他说着,就把我的签证取销了,我父亲的签证根本就不给 。我就把情况告诉了哈佛大学,哈佛就建议我申请一本新护照,先去加拿大,到了加拿大,再到美国就很容易了 。